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35℃)下,人体易因体温调节失衡、水分流失过多出现健康问题。老人、孩子、慢性病患者等不同人群,因生理特点不同,风险和防护重点也有差异。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为您送上这份针对性不同人群的高温天气健康防护指南,请收好。
老年人:重点防中暑和基础病加重
65 岁以上老人汗腺萎缩、代谢慢,体温调节能力弱,对高温不敏感,易忽视中暑前兆;且多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病,高温可能加重病情。
防护要诀:避开10:00-16:00外出,穿宽松浅色衣物、戴宽檐帽;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避正午),空调设26-28℃且别直吹;不口渴时也要少量多次喝水(每天1.5-2升,可选淡茶水、绿豆汤),基础病患者遵医嘱控量;家人需关注其精神状态,出现头晕、心慌、尿量减少及时处理。
婴幼儿:警惕脱水和体温波动
0-6岁孩子体温调节中枢未成熟,产热快、散热慢,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身体水分占比高(70%-80%),出汗多却不会说“渴”,易脱水;皮肤娇嫩,暴晒还易晒伤。
防护要诀:1岁以下尽量别在高温时段外出,幼儿外出抱至阴凉处,婴儿车可加遮阳篷;穿透气纯棉衣物,室内保持24-26℃、湿度 50%-60%;6个月以下保证奶量即可(奶含水分);6个月以上少量多次喂温开水(每次10-20ml),别喂含糖饮料。出现烦躁哭闹、口唇干、尿量每天少于6次或体温超 38℃,及时移至阴凉处补水,无缓解就医。
慢性病患者:稳住指标是关键
高血压患者:高温易致血管扩张,服降压药后可能血压骤降;补水不足则血液浓缩,可能升血压;糖尿病患者:高温影响胰岛素稳定性(需冷藏的别暴露在高温中),脱水可能引发血糖波动甚至酮症酸中毒;心脏病患者:高温会加快心率、增加心脏耗氧,易诱发心绞痛、心衰。
防护要诀:每天定时测血压、血糖,波动过大(血压<90/60mmHg 或>160/100mmHg,血糖>13.9mmol/L)及时联系医生调药;别因 “天热” 自行停降压药、降糖药,心脏病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少量多次喝温开水(别喝冰水),糖尿病患者可喝淡盐水(1000ml水加1-2g盐);饮食清淡,保证蛋白质摄入,避免劳累,不适立即休息,无缓解速就医。
孕妇和肥胖人群:侧重舒适与代谢调节
孕妇新陈代谢快、产热多,子宫压迫血管易致血液循环受影响,高温下更易疲劳、头晕,脱水可能影响胎盘血流。肥胖人群体脂率高、散热差,行动时耗氧量大,心脏负担更重。
防护要诀:孕妇避免高温时段外出,穿宽松棉麻衣物、戴遮阳帽;室内空调26-28℃,别直吹腹部,每天喝1.5-2升水(可选温凉绿豆汤),保证午休,胎动异常及时就医。肥胖人群尽量待阴凉处,空调设26℃左右,早晚凉爽时轻度活动(如散步),多吃黄瓜、冬瓜等高水分低热量食物。
高温防护核心是“避高温、常补水、察异常”,无论哪类人群,一旦出现不适,都要及时降温并就医,尤其热射病需争分夺秒抢救。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刘志萍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