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2月24日上午,政协郴州市六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朱小芳等7名政协委员上台发言,侯健华等14名政协委员作书面发言。他们承载着人民的心声,肩负着百姓的重托,汇聚思想、贡献智慧,共同为郴州发展建言献策。
政协委员朱湘艳代表市政协经济科技和外事委员会、住北湖区委员活动小组的发言
近年来,我们依托毗邻粤港澳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生态资源, 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生产企业从不足10家,迅速扩展至 65 家,华润三九、国药集团等一批头部企业先后落户,涵盖医药、医械、医美化妆品等各门类,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对标发达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
加快将郴州市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千亿集群,既是培育经济发展新赛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更是助力郴州建设湖南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有力支撑。为此建议:
全力做大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建设“一主一副三翼六基地”的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一主”即,以郴州经开区大健康产业园为中心,打造华南地区有影响力的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一副”即,以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为副中心,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贸易区。“三翼”即,建设桂阳县中医药文旅康养产业园、桂东县中药材产业园、安仁县中草药产业园等三个县级中医药产业园。“六基地”即,以桂阳、永兴、宜章、汝城、安仁、桂东为依托,打造中药材、化妆品原料种植基地。招大培强扶小。着力招大引强,筛选链上头部企业、瞄准关键优质项目,引入更多行业龙头企业,加速产业集聚,重点引进生物药、化学药、III类医疗器械企业;扶优培强华润三九、国药集团等现有链主企业, 引进培育5个产值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依托“链主企业”育优“链属企业”,培育一批生物医药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瞪羚企业。完善园区配套。建立健全园区基础设施与服务平台,积极协调省生物医药产业链给予支持,助力引进检验检测平台、消毒灭菌中心、委托生产平台(CDMO)等产业配套项目,争取省级技术审评审核分中心落户郴州,健全生物医药产业配套体系。
着力做实成果转化。借力强化人才支撑。坚持适时完善 并落实“人才新政52条”等相关政策,加快实施“创新飞地”模式,柔性引进产业急需紧缺人才为郴所用。推行“企业+院校+人才”订单培养计划,借助校企合作、项目联合等平台聚集人才,有的放矢地在市内外高等、高职院校培养操作工人、技术人员、科技人员等各类人才。借智构筑研发平台。依托中南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湘南学院等生物医药中试及成果转化基地、南岭现代种业研究院、郴江实验室、湘粤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与生物医药产业紧密协作,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药械研发。加大企业落地、技术改造、平台建设、品种引进及研究开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国内外药品和医疗器械重大技术成果在我市转移转化。借势发展中药产业。积极融入对接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联盟,在郴建立与国 际接轨的中医药产业基地,借助联盟平台联手打造具有“郴州 IP”的国际ISO标准,做强做优郴州道地中药材品牌。同时借势发挥粤港澳在中医药评级、贸易、科研和品牌打造等方面影响力,探索形成“研发在大湾区、产业化在郴州、市场向海外”的郴州中医药产业发展新路径。
倾力做优服务保障。完善政策机制。适时对《关于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开展效果评估,根据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有关条款,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强化服务指导。加强协调省卫健委、省药监局,构建“时限最短、资料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审评审批机制,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检测、审评、注册、认证、政策落地等全过程指导服务;积极争取建立互动互利的医药产业发展合作模式,对外省技术转移企业,促使证件资料、标准、检验检测数据等与预引进企业所在地省厅互认,构建“信息互换、标准互认、证照互通”的监管协作机制和定期联络机制,促进企业能迅速准入准营投产达效。创新金融服务。设立和壮大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等,进一步增强产业引导基金撬动产业、培育企业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生物医药企业的特色金融产品,生物医药类企业要积极增强项目运作能力,构成项目运作的良好循环模式,促进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发展。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唐哲宁 何雨杏 何晓露
编辑:胡用梅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