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3日郴州讯(通讯员 何侃)又是一年稻花香,近日,桂东县大塘镇全溪村的670亩高山冷水米种植基地迎来大丰收。这片由中国中铁援建的集中连片种植基地,不仅延续了桂东高山冷水稻米种植的高产优势,更让“高山冷水米”这一特色农产品焕发出新的活力。
今年,基地平均亩产超1200斤,高产田单产达1460斤。既筑牢了粮食安全“压舱石”,也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实实在在享受丰收红利。

全溪村670亩稻油轮作核心基地。(钟凤侣 摄)
此前,种植区灌溉水渠年久失修、水流不畅,遇上暴雨天气,水在田里排不出去,路上田里到处是水,不仅阻碍出行,还影响冷水米的产量和品质。今年上半年,中国中铁在对接全溪村乡村振兴工作时,通过实地走访和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沟通,精准掌握了这一制约产业发展的“急难愁盼”问题。

新修好的水渠。(何侃 摄)
为切实解决灌溉难题,助力冷水米产业发展,中国中铁捐赠了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高山冷水米种植基地水渠建设。结合农田分布、地形特点实地勘察,确定水渠走向、宽度和修建标准,协调施工团队加快建设进度,保障工程质量,确保每一段水渠都能“通得顺、用得久”。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施工,总长800余米的灌溉水渠翻新并通水。
“以前下大雨的时候,老水渠里的水经常漫上来,还时常漏水。现在水渠修好了,下再大的雨也不怕,种冷水稻省心多了!”桂东县大塘镇全溪村种粮户黄老伯看着自家田边翻新的水渠,脸上满是笑意。

丰收后的田野。(何侃 摄)
如今,清澈的水流沿着新修的水渠直达田间,不仅覆盖了全村主要冷水米种植区,还减少了水资源浪费,每亩地灌溉时间缩短近两小时。“水渠通了,我们种粮更有底气了!”全溪村种粮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
高产的背后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更离不开种植者的辛勤付出。下一步,中国中铁将继续聚焦全溪村产业发展和民生需求,围绕冷水米加工、仓储等环节持续发力,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让惠民成果真正惠及农民。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何侃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