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朱顺波 朱江颖 郴州报道
在汝城县第七中学的校园里,总有一个忙碌却温暖的身影;步履匆匆时,她穿梭于教室与办公室的走廊;语气温柔时,她的谆谆教诲回荡在课堂与课后的每一处角落。她就是深受学生爱戴、家长信赖、同事敬佩的班主任——汝城县第七中学教师吴斌英。

以爱为桥,浸润心灵
在吴斌英心中“爱”是教育的根基。她始终坚信:“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她的心里装着一本“学生活档案”——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学习状态,她都了如指掌。内向的陈同学,为了帮她打开心扉,吴斌英特意为她组建了一个“定制小组”,组里有活泼开朗却懂得尊重他人的袁同学,也有同样热爱绘画的安静女孩孟同学。吴斌英还为小组安排了特殊任务——制作“欢度国庆”主题手抄报,并细致分工:陈同学负责核心插画,孟同学从旁协助,袁同学承担文字整理。原本沉默的陈同学,在熟悉的绘画领域渐渐放松,主动和同伴探讨:“这里画向日葵会不会更贴合国庆主题?”“标题用红色还是金黄色更醒目?”当这份手抄报获评“班级最佳设计奖”时,小组同学不约而同地将功劳归于陈同学的画作。这份来自同伴的认可,比任何表扬都更有力量,也让陈同学慢慢变得开朗。
还有情况特殊的邓同学,吴斌英没有简单说教,而是多次登门家访,耐心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平日里,也常通过电话、微信与家长细致交流邓同学的在校表现,一点点融化家庭沟通中的“坚冰”。这一点一滴的关怀,如春风化雨,无声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学生们总说:“吴老师不只是我们的老师,更是能说心里话的知心朋友。”
以智育人,点燃梦想
作为班主任,吴斌英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责任意识,在班级管理中跳出传统模式,创造性推行“班级自主管理”机制,设立学习部、纪律部、文体部、卫生部、宣传部五大“部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岗位”,真正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除了自主管理,她还推行“小组合作竞争制”,将班级划分为7个固定小组,每组6-8人,采用异质分组模式——刻意搭配成绩、性格不同的学生,让优、中、差学生互帮互补。小组在学习、纪律、卫生、活动等方面展开积分竞赛,小组长牵头统筹事务,“小组命运共同体”的设定,让成员们自然而然生出集体荣誉感,彼此督促、共同进步。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她带的班级始终班风正、学风浓,多次获评“优秀班集体”。

教学上,吴斌英同样“善用智慧”。她刻苦钻研教材,大胆创新教法,始终探索高效且有温度的课堂——这里不只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思维碰撞、灵感迸发的舞台。她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激发潜能,成立“师徒小组”,让学生以“青蓝结对”的方式互帮互助,班级里渐渐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学风;她还带着学生走进科技的海洋探索奥秘,踏入文学的天地感受魅力,帮无数孩子找到兴趣方向,点燃了追逐梦想的火焰。
家校共育,携手同行
吴斌英始终明白,教育从不是学校的“独角戏”,而是家校携手的“合唱”。因此,她格外重视家校沟通,用家长会、电话、微信群、家访等多种方式,搭建起和谐高效的“家校共育桥梁”。 她总把学生的成长“及时分享”,每当孩子们在校艺术节、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或是某次考试中突破自我,她都会第一时间把喜讯发给家长,让家长们一同感受孩子的进步与喜悦;面对家长的困惑,她也从不敷衍——耐心倾听诉求,细致解答疑问,还会结合学生的性格、习惯,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建议。正是这份用心,让家长们由衷信赖:“把孩子交给吴斌英,我们一百个放心!”

潜心耕耘,硕果满枝
春华秋实,默默耕耘终会结出累累硕果。吴斌英带的班级,学生不仅学业成绩亮眼,更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全面发展,在校内外各类活动中频频出彩;她个人也凭借卓越的工作表现,多次斩获县级“优秀班主任”“年度嘉奖”“优秀指导教师”“教学常规先进个人”等荣誉。 面对这些认可,吴斌英却始终谦逊:“我只是做了每个班主任都该做的事。看着孩子们健康成长,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三尺讲台,承载一生情怀;一支粉笔,书写育人初心。吴斌英用爱心与责任诠释着教育的真谛,用智慧与汗水浇灌着希望的幼苗。在平凡的班主任岗位上,她以日复一日的坚守,书写着不平凡的育人故事,成为学生成长路上那盏温暖又明亮的“引路之灯”。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朱顺波 朱江颖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