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汝城县:“产教融合”铺就就业“康庄大道”‌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邓生祥 黄新亮 郴州报道

铲车奔忙、人影匆匆,广东茂名阳信高速公路土建9标项目工地,一派火热忙碌景象。作为管段负责人的朱振兴围绕桥梁的基础工程及下部结构工程,认真做好安全、质量、技术、现场及统一协调等管理工作。他从职校毕业生变为中铁广州公司管段负责人,是汝城县“产教融合”促就业的受益者。

汝城县地处湘粤赣三省边际中心、“红三角”旅游经济圈中心。近年来,汝城县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构建“技能提升-市场需求-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深化拓展“培养-实训-就业”全链条,开创了产教融合促就业新局面,实现了高质量充分就业。

微信图片_20251021113216_副本_副本.jpg

汝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政策赋能,开辟产教融合“主航道”

青青校园、书声琅琅,走进汝城县职业中专,崭新的校园风貌、丰富的训练场地、一应俱全的实验室......到处活力迸发、生机勃勃。

2017年以来,依托中国中铁帮扶、充分整合资源,汝城县在此打造了县职业中专与职教新城一体化的“人才摇篮”,累计投入9078.3万元,建设高标准实训室6间、室外实训基地2个,以及工程机械实训基地、无人机操控与维护实训场等高水平实训场地,为提升教学实践水平创优平台。

通过建立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资源互融互通机制,充分用好电商直播室、工程机械实训场、酒店客房实训室、无人机实训基地等先进设施,以及优质师资队伍,实现场地、设备、师资等核心资源共享共用,为培养人才、促进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朱振兴_副本.png

昔日汝城职校生,今成管段负责人。

硬件要硬,政策需实。汝城县坚持以产业发展需求引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立足县域实际制定产教融合专项规划,积极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协同,有效促进了技能人才培育目标与重点产业布局、市场供需预测精准对接。依托技能鉴定-就业指导-创业服务综合平台,以毕业生就业率、企业满意度等为核心指标构建的办学评价体系成了就业撬动“杠杆”。

全面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保障;为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政策咨询、权益维护等“一站式”服务......2025年,汝城县积极延展服务,累计发放政策奖补资金320万元,组织校园招聘、专场推介等活动18场,搭起毕业生与企业双向选择的便捷桥梁。

“环境好、条件好、机制好,是育才好基地。”朱振兴2020年作为脱贫户子女进入县职中就读测量专业,潜心学习专业、勤于操练提能,担任了班长,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毕业时,一场招聘会就让他旋即打开中国中铁就业之门。

微信图片_20251021113310_副本_副本.jpg

操作训练。

订单培养,共筑校企协同“直通道”

“在这工作,安心又开心,很满意。”如今朱振兴工资超万元,列为了公司重点培养对象。“若非专业对口,恐怕找不到这个好岗位。”他感慨,“中国中铁开设测量专业,量身定制、派上了用场。”

精准对接企业用人需求,拓展深化校企合作,汝城县坚持以订单育才促进充分就业。该县主动衔接协调中国中铁、汝城经济开发区等企业单位,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精准摸排岗位信息,通过深入研判用工需求和技能标准,建立校企合作需求清单,扎实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式培训,促进了技能培训与就业服务紧密结合。应用工需求,中国中铁援建开办工程测量、电气安装与控制、工程机械驾驶与维修等实用专业,让学生们“毕业即就业”。

微信图片_20251021113331_副本_副本.jpg

精心教学。

当前,正值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园区成了就业用工大盆地。为此,汝城县与园区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共组师资队伍、共评培养质量,一方面联合企业专家创新教学模式,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过程,促进教学与生产、学习与岗位无缝对接;另一方面,在园区企业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强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微信图片_20251021113324_副本_副本.jpg

模拟训练。

为打通异地校企“壁垒”,汝城县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遴选了31名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10名模具专业学生,分赴中国中铁五局二公司、惠州市华业机械制造公司,实施“师徒制”工程,以“做中学、学中做”增强了人岗适配性。

“入学即预就业、毕业即上岗”。如今,汝城县一批批职教合格毕业生,被纷纷推送到珠三角和湘赣边境企业直接上岗,就业稳定性和质量不断攀升。2025年,全县650名毕业生成功就业,就业率达92.86%。

微信图片_20251021085707_副本_副本.jpg

大赛获奖。

训战结合,促推就业驶入“快车道”

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全国总决赛个人飞行赛和接力任务赛两项一等奖,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多轴无人机障碍飞行项目一等奖、湖南省少年科技体育大赛双人任务赛一等奖......汝城职中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2024级学生何颖,成了竞赛获奖专业户。

“荣誉接踵而至,过程并非易事。”何颖表示,竞赛不仅要有精准的操控技巧与稳定的心理素质,也需团队协作能力与战术配合水平,还要有复杂场景下的技术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学校重视实践,让我放飞梦想。”她说。

微信图片_20251021113348_副本_副本.jpg

人工智能培训。

随着就业竞争市场日益激烈,实操能力成了促进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依托优势资源和平台,汝城县在职中开辟丰富多样的训练科目,切实提升实操能力,还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脱贫劳动力及城镇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市场急需、就业前景好的规模性职业技能培训。2018年以来,全县扎实推进“人人有技能培养工程”,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200余场次,累计培训10万多人次,就业率达92.6%,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终身教育学习品牌项目”。

实习是技能提升和就业考察的重要环节。汝城县坚持职业培训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通过积极协调湘粤赣边际和园区企业,为学生开辟更多岗位实习机会,提供锤炼技能、提升素养的丰富场景。顺应产业升级和岗位变化需求,随时开展回炉深造,切实促进毕业生更充分、高质量就业。

微信图片_20251021113354_副本_副本.jpg

“人人有技能”培训。

2025年前三个季度,汝城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942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7.73%。“我们将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全力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汝城县人社部门负责人表示。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邓生祥 黄新亮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54/65/1536908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