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5月21日郴州讯(记者 李亚 通讯员 邓和明 李井平)5月20日,从嘉禾县锻造协会筹备委员会获悉,备受瞩目的嘉禾县第二届“刀王”大赛将于本月底拉开帷幕,目前赛事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中。这场赛事不仅是锻刀匠人的技艺比拼舞台,更将成为展示千年嘉禾菜刀锻刀技艺魅力的重要窗口。
嘉禾锻造起步早且分布广。据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在塘村镇的英花村、曲龙村,行廊镇的邝家村、定里村,坦坪镇的石富冲村等地,这里的匠人们就已“走江湖”到外地打铁谋生。民国时期,在广西柳州的谷埠路上曾有300多名嘉禾铁匠在此开店,并形成一条炉火通红的“嘉禾街”。
嘉禾菜刀锻造技艺是一种通过对金属坯料锻打施压来制造菜刀的加工工艺。金属坯料以铁或钢为主,该工艺通过反复锻打坯料以提高产品韧性,以夹钢、淬火等特殊工艺加强特定部位的硬度或钢性,再经定型完成菜刀锻造。嘉禾锻造因其工艺好且所制产品经久耐用而闻名,自古便在“两广”“衡湘”享有盛誉。
传统嘉禾菜刀的锻造过程讲究,有毛胚锻打、加热、夹钢、融火、粗胚锻打、铲磨刀口、热处理、调校、细磨刃口、装木柄等52道程序。由于是纯手工打制,一个熟练的铁匠一天只能打五到六把菜刀,“丈夫打铁腰背酸,妻子抱儿拉风箱”就是对传统的家庭式作坊锻造的真实写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空气锤、鼓风机、砂轮等机械设备的引进,嘉禾菜刀的制作工艺和产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塘村镇的英花村、曲龙村成了“菜刀村”。
“嘉禾人是打铁的,也是铁打的。”开国上将萧克一语道破家乡特质,道尽了嘉禾人坚忍、拼搏、无惧无畏的性格。在嘉禾,“打铁”不仅是一种生产技术,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象征,老一辈匠人将技艺手把手传授给下一代,传承的不仅是精湛的技术,更是对品质的坚守、对匠心的执着。
近年来,嘉禾县积极推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举办“刀王”大赛等活动,为锻刀匠人搭建展示平台,促进技艺交流与创新;同时,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宽销售渠道,让嘉禾菜刀走出湖南,走向全国。2021年,“嘉禾菜刀锻造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本月底即将举行的第二届“刀王”大赛,无疑将吸引更多人关注这门古老技艺,嘉禾菜刀锻造技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李亚 邓和明 李井平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