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以“聚智力、强实力、激活力”三力驱动,构建起“学术-服务-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科创高地建设样本。其经验核心在于,以平台聚合高端智力,以网络精准赋能基层,以机制激活人才动能。
广州经验:三力驱动,铸就科创高地
广州通过系统性构建创新策源引擎、全域服务基座和人才成长机制,形成“智力汇聚—问题破解—价值创造”的闭环生态,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了完整范式。
聚智力擎动创新策源。广州秉持“大平台聚大智、大协同促大创新”理念,通过三大举措汇聚创新资源:院士峰会“聚智”,举办“广州院士峰会”汇聚两院院士战略智慧,绘制《科技发展蓝皮书》,依托院士工作站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湾区协同“汇智”,牵头成立粤港澳科技社团联盟,开展跨境学术交流,实施青年科学家研修计划,促进港澳项目落地;跨界融合“融智”,打造“科创中国·广州”品牌,举办学术产业对接活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成果转化闭环。
强实力熔铸服务基座。坚持“靶向服务企业、精准赋能基层”导向,广州构建三级服务体系:企业科协“强基”,实施“百千万企业科协建设工程”,在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科协组织,开展“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解决技术难题;乡村振兴“赋能”,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建立“科协+合作社”基地,推广农业新技术,培育乡村科技人才;科普惠民“提质”,建设省级科普基地,开展“科普五进”活动,创新“科普+文旅”模式,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激活力点燃人才引擎。广州以“有力度、有热度、有深度”为宗旨,创新人才培育机制:青年托举“育苗”,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资助青年学者,配套科研经费,培育高层次人才;技能竞赛“练兵”,举办“南粤工匠科技创新大赛”,设置产业赛道,以赛促学,打通人才晋升通道;评价改革“护航”,在省级学会试点自主评价,完善新兴领域评价标准,突出技术转化效益。
郴州路径:精准发力,实现跨越发展
立足毗邻大湾区区位优势,郴州聚焦“平台承接—服务下沉—机制创新”三大维度,可将广州经验转化为可操作的“郴州方案”,重点破解创新资源匮乏、服务网络薄弱、人才活力不足三大痛点。
筑平台承接湾区资源。借鉴广州“大平台聚大智”经验,联合中南大学等高校共建稀有金属联合实验室,建立“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机制,加速稀有金属深加工技术研发,提升附加值;设立“粤港澳大湾区郴州数字经济飞地”,采用“研发在湾区、转化在郴州”模式,吸引湾区企业将电子信息产业中试基地落地郴州;举办“湘粤跨境技术交易博览会”,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技术交易平台,定期发布郴州企业技术需求清单,推动港澳高校科研成果定向转化。
建网络赋能全域发展。对标广州“靶向服务基层”模式,推行“科技服务专员”制度,为重点企业配备“懂技术+通政策”专员,提供从专利申报到融资对接全流程服务;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围绕烟草、茶叶、脐橙等特色农业,建设“科协+合作社”示范基地,培育“乡土专家”;探索科普文旅融合,依托东江湖、沙洲村等旅游资源,打造“生态科普”“红色科普”线路,开展“科普五进”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活机制激发人才动能。转化广州“人才活力三部曲”实践,实施“候鸟型专家引育计划”,建立柔性工作机制和“周末工程师”工作站,对短期来郴服务的行业顶尖人才,给予交通、住宿等专项补贴;设立“郴州创新创业种子基金”,采用“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对处于初创期的科技人才项目提供免息贷款;开展“技能大师工作室联盟”建设,比如,推动柿竹园有色、金铖环保等企业共建技能工作室,联合攻关选矿设备智能化改造难题。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欧阳继发
编辑:唐哲宁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