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何云开 代益香 郴州报道
在永兴县鲤鱼塘镇的育苗棚里,总能看廖飞阳躬身查看烟苗长势,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托起嫩绿的烟叶,如同端详精心打磨的工艺品。28年来,这位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土专家”,用匠人的执着和坚守,将一片片烟叶编织为金色的希望,铸就鲤鱼塘镇烤烟产业新的辉煌篇章。
廖飞阳在育秧棚里检查烟苗生长情况。
逆行择业,南下潮中坚守“黄金叶”
1997年,当南下务工浪潮席卷湘南农村时,30岁的廖飞阳却扛起锄头,在村里种下了10亩烤烟。“别人觉得种地苦,我却闻着烟叶香。”这个执拗的农民穿梭在烟苗之间,细心记下生产情况。当年8月,他种植的烟叶因成色出众卖出了高价,消息传开后,周边烟农挤满了廖家小院,这让他意识到:技术才是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2004年,廖飞阳带着积累七年的实战经验进入县烟草公司成为一名技术员。彼时的鲤鱼塘镇烤烟产业正处于低谷,全镇种植面积仅400亩,最大户不过20亩,散户居多且年收入微薄。“要让技术真正长在地里。”他刻苦学习专业教材,将理论知识与田间实践紧密结合,日夜钻研,为今后的技术攻坚备足了“弹药”。
廖飞阳在烟田里细心照料烟苗。
技术革新 育苗棚淬炼“金钥匙”
2009年,由于部分技术员经验欠缺,烟农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产业发展一度受阻。廖飞阳主动挑起大梁,深入研究问题根源,发现育苗质量差是关键“病因”,于是他把“实验室”搬到了育苗棚,努力探索二段式育苗技术,最终让鲤鱼塘镇的烤烟育苗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全镇烟叶质量从全县倒数第一逆袭至全县前三名。
廖飞阳深知技术普及的重要性,他将技术培训搬到田间地头,从选种育苗到烟叶烘烤,每一个环节都手把手教学,确保烟农掌握核心要领。他的身影穿梭在田间地头,成为烟农心中最信赖的“技术顾问”。
富民实践田间账本写就“振兴卷”
烟农肖兵是鲤鱼塘镇2018年开始种植烤烟,因为种植技术不成熟,效益不佳,2020年更是亏损超8万元。廖飞阳得知后,主动为其提供全程保姆式的技术指导服务,并借出20万元帮其扩大种植规模。如今的肖兵种植烤烟超过100亩,年收入突破50万元。
廖飞阳的“带富账本”上还记着:带动50户村民种植100亩烤烟,产值高达400万元;独创“田间课堂”培训2000人次……2024年,鲤鱼塘镇烟田突破1万亩,最小户种15亩,50亩以上大户年收入24万起。而廖飞阳也凭借卓越贡献,多次获得烟草公司“先进个人”表彰,还成为烟草合作社经理。
从“一人富”到“全镇兴”,廖飞阳把根扎进烟田,用汗水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着“爱岗敬业”的生动注脚。他的故事激励着鲤鱼塘镇的每一个人,为这片土地续写乡村振兴的壮丽诗篇。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何云开 代益香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