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桂东寨前:“红纽带”织网 看乡村新发展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何芪葶 寇针 罗芙蓉 郴州报道

在桂东县寨前镇,一条以“红纽带”为脉络,组织联动、产业联兴、情感联结的“三联融合”正悄然改变着乡村面貌,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跃升。

“以前村里有点纠纷,常找不到合适的人调解,现在不一样了。”退休老支书黄力超说,作为“五老”协会成员,他与年轻干部组成“银青接力”调解搭档,成功化解了多起邻里积怨。

在“党建+协会”模式下,寨前商会成立仅一年便引入资金超500万元,为寨前发展注入活水。教育基金理事会每年点亮学子梦想,厚植文明根基;“五老”各展所长——老干部带头拆危旧房破难题,老党员用方言土话讲活理论,老教师助力育人,老战士应急冲锋,乡镇的每个角落都被紧密联结。

“没想到镇干部会专门上门祝贺我孙子考上大学!”村民黄大娘收到“喜事关怀”专项基金送来的奖励金时激动不已。2024年,寨前镇发放生育奖励金8.6万元,高考本科录取率同比提升15%,点滴关怀汇聚成组织的温暖长河。

图片2.png

寨前镇槐村村村民培育粽叶。

镇村干部的“握手行动”更延伸至田间地头,通过“农家访谈”“屋场议事会”,干部走进农户家中,当场解决难题,不能立即解决的耐心解释。当得知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困难,流源村把“爱心义剪”送到村里。干部真心实意解民忧,群众自然投桃报李。在屋场夜话动员下,村民纷纷支持危旧房拆除,“要我拆”变成“我要拆”,累计拆除面积超16万平方米,腾出的土地化身9500平方米的“四小园”,村容焕然一新。

之前,寨前镇的村民因为收入微薄,大家都没有勇气和底气创新创业。“守着几亩薄田,一年到头没几个钱,哪敢想别的?”槐村村村民李胜雄坦言。但去年在村党支部“以奖代补”政策鼓励下,他尝试种植粽叶,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后托管给龙头企业,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李胜雄不仅获得稳定租金,还进入蔬菜基地务工,租金加工资,一年增收近两万。

寨前镇正以“党建+产业”模式拉紧致富红纽带。“村委统转+企业托管”盘活千亩土地;“五统一”服务保障下,“租金+薪金+股金”机制带动300余人就业,年发工资超600万元;田间课堂与“致富团”更点燃了村民技能提升的热情,200余名新农人脱颖而出。

在桂东大地上,“红纽带”织就一张张覆盖治理、发展、民心的立体网络,从组织根基上聚拢人心,从产业发展上激活动能,从情感联结上传递温暖,让广袤乡村在一次次握手、一亩亩丰收、一个个绽放的笑脸中,找到坚实而温暖的落点。这抹鲜艳的“红”,正成为桂东高质量发展征程上最动人的底色。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何芪葶 寇针 罗芙蓉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41/90/1510882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