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通讯员 何难 周蓉 实习生 胡艺 郴州报道
炎炎夏日,嘉禾高新区的生产热潮比气温更灼人。
数控机床抱团入园项目的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鑫泉科技的生产车间内,智能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正赶制一批高精度铸件;拓智者智能装备的组装车间里,经过深加工的铸件被精准装配成数控机床,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2025年上半年,嘉禾县产业发展交出一份亮眼答卷: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家,占全市新增总量的26.2%,居全市第一;数控机床“园中园”吸引8家上下游企业抱团入驻,锻造产业集群产值同比增长23%;中毅达铸造斩获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金奖……
一项项数据、一个个成果,折射出嘉禾县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也引发人们的思考:这个湘南县城如何实现从“铸造之乡”到“智造高地”的跃迁?
深厚底蕴,铺就产业腾飞跑道
走进途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批智能针织装备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打磨,不日将发往秘鲁。公司负责人廖华锋说:“这批设备核心铸件全是嘉禾本地生产,经过精密加工后,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途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智能针织装备。
廖华锋是土生土长的嘉禾人,早年在广东从事针织机械行业,2020年带着技术和资金回乡创业,如今不仅把企业做得风生水起,还带动近30家企业投资嘉禾。“这些企业大都是自己的客户,他们的到来也让我们的生产成本降低了。”
嘉禾的铸锻造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江南铸都”的美誉传承千年。这份产业基因孕育了大批像廖华锋这样的“铸锻造发烧友”。他们秉持着对传统技艺的执着追求,凭借着精湛的手艺,在铸锻造领域崭露头角。
近年来,随着家乡产业环境持续优化,这些在外打拼的嘉禾籍企业家纷纷返乡,带回先进技术和市场资源,成为产业升级的“主力军”。湖南鑫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毛剑锋便是其中之一。
湖南鑫泉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鑫泉科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致力于高端铸锻造产品的生产,为众多知名企业提供优质的配套产品。其研发的高强度耐磨铸件,已打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供应链。
争当绿色铸造领跑者,日前,鑫泉科技正扩能提产,三期、四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待项目投产未来或成为全球注塑机、压铸机最大供应商。
返乡企业家的“归巢效应”,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过去,钣金加工能力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嘉禾园区企业的发展。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无法及时获得高质量的钣金件,导致生产周期延长,成本增加。
嘉禾县委、县政府敏锐地察觉到这一问题,2024年,通过精准招商,引进力嘉、鑫盛创两家专业钣金企业,填补了本地供应链空白。如今,园区企业的钣金需求在1小时内就能得到响应,生产周期缩短30%以上。
在延伸产业链条的同时,嘉禾县还积极引导企业向精深加工方向迈进,提升产品附加值。
2024年,嘉禾成功引进拓智者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该公司专注于对铸件进行深加工,通过先进的工艺和技术,将普通的铸件加工成高精度的零部件,并进一步组装成数控机床。
这让原本价值仅6000元左右的一吨铸件,经过深加工和智能装配后,摇身一变成为价值十几万元的一台数控机床,产品附加值增长了6-7倍。
“这一转变,不仅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为嘉禾县的铸锻造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嘉禾高新区营商环境局局长李瑞华说。
嘉禾高新区内企业制造的整机装备。
目前,嘉禾已形成从原材料供应、铸锻造加工到整机装配的完整产业链,2025年上半年机械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41.2亿元,其中铸造业32.1亿元、锻造业2.4亿元、装备制造业5.6亿元,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政策引领,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政策是产业发展的“指挥棒”和“助推器”。近年来,嘉禾县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在高企申报方面,嘉禾县提前谋划,精准施策。每年年初,县科工局等相关部门便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全面摸清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等情况,建立起详细的企业信息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育方案,筛选出一批有潜力、有实力的企业作为高企申报的“种子选手”,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
为了提高企业申报高企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嘉禾县出台了《嘉禾县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若干支持政策》,对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同时,组织专业的辅导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申报指导服务,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材料,解决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投身于高企申报工作。今年,嘉禾县共有16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到51家,成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嘉禾县正在建设中的现代化智能装备产业园。
为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嘉禾县设立了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建设研发平台、引进创新人才等。对企业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的奖励;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
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目前,全县已有38家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其中现有市级研发中心16家,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2024年,嘉禾县授权发明专利34件,同比增长142.8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2件。
嘉禾县飞恒合金铸造有限公司是奖励政策的受益者。2022年以来,公司享受科技方面中省县资金奖励达300万元。依托奖励资金致力于创新研发,2024年公司技术团队研发出一种“差异热处理合金钢”新型工艺处理技术,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优质服务,打造产业发展沃土
在嘉禾高新区,有一个特殊的“考场”,在这里,考试的主角不是学生,而是县里的27个部门;考官不是老师,而是园区企业。这就是嘉禾县创新推行的企业对部门反向测评制度。
每年园区企业都会收到两份测评问卷,对27个部门在服务态度、办事效率、政策落实等方面进行打分评价。排名前6的单位获通报表扬,后3名则被约谈并限期整改,连续落后者将调整负责人。同时,设立举报电话和信箱,对乱收费、推诿扯皮等问题严肃追责,让“企业满意”成为政务服务的风向标。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赛道上,营商环境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嘉禾县以系统性思维打造全方位服务体系,从精准服务到机制创新,为企业成长提供沃土。
嘉禾高新区创新推出“全链条全周期”帮代办服务,组建专业团队为企业提供从项目引进到惠企政策兑现的一站式服务。
嘉禾高新区帮代办服务中心。
企业开办时,从营业执照办理到银行开户等手续均由帮办员全程代办,如企业设立登记仅需半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工程建设阶段,帮办员协调多部门解决审批难题,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实现“即办”或1个工作日办结。
这种“企业点单、部门跑腿”的模式,通过一次性告知、容缺办理等机制,大幅缩减了企业办事时间成本,让企业专注于生产经营。
针对企业问题牵涉多部门的特点,嘉禾县建立横向协调联动机制。通过帮代办服务联席会议统筹调度,由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优化办等部门牵头,定期召开联审会议,对跨部门事项当场审议、协同办理。
例如,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劳资纠纷、环保审批等问题,相关部门不再各自为战,而是通过联合处置平台快速响应,形成服务合力,有效避免了企业“多头跑、反复跑”的困境。
在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中,园区工作人员每年都会入企指导100余次,组织研发经费归集报统、高新技术申报、研发平台创建、知识价值信用贷等专场培训活动10余场次,提升高新企业申报成功率。
园区还设有企业孵化基地,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当企业初到嘉禾,还没有合适的生产场地时,园区会及时提供临时生产车间,确保企业能够进行过渡性生产,实现企业“转场不停产”,生产无缝衔接,确保项目的快速落地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从千年匠艺到智造新篇,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嘉禾以产业根基为“骨”、政策支持为“血”、营商环境为“气”,构建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生态。随着省级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国家级铸锻造产业集群进入评审阶段,这座“江南铸都”正朝着高端装备制造新高地加速迈进。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何难 周蓉 胡艺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