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嘉禾县石丘村有个敢啃“硬骨”的“领头羊”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唐哲宁 通讯员 邓和明 李桥生 郴州报道

入秋后的嘉禾县珠泉镇石丘村,骄阳似火,湖南鑫泉科技有限公司第四期项目建设现场更是热气腾腾,260多亩的工地上,挖掘机、推土机交织成一曲奋进的乐章。这片曾经承载着村民复杂情感的土地,如今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着石丘村攻坚克难的决心与成效。

时间回溯到今年1月,当时的石丘村还笼罩在冬日的寒意中,鑫泉四期项目征地丈量工作的启动,给这个小村庄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项目涉及10个村民小组260多亩土地,需迁移223座坟墓,更有68 件积压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

“征地迁坟是村民心头的大事,历史遗留问题更是难啃的硬骨头,但项目落地能让村里发展提速,再难也得往前冲。”石丘村党支部书记胡莹锋在项目启动会上的话,为全村上下注入了强心剂。

接下来的几个月,胡莹锋成了村里最忙的人。天刚蒙蒙亮,他的身影就出现在田间地头,跟着丈量队一起核实地块;晌午烈日当空,他又钻进村民家中,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听老人们讲诉求、谈顾虑。被征地户胡满起初抵触情绪强烈,觉得补偿标准不合理,胡莹锋先后上门11次,不仅耐心解释政策,还帮着联系农业专家为老人规划后续种植方案,最终解开了老人的心结。“胡书记不是来‘压’我们的,是真心帮我们想出路。”胡满的话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

微信图片_2025-08-11_100547_986.png

胡莹锋(左)在村民家走访。

为了啃下历史遗留问题这块“硬骨头”,胡莹锋带领村干部逐户梳理信息,建立问题台账,分门别类制定解决方案。有的涉及土地边界纠纷,他就带着老党员、老村干部实地勘界,用“土办法”讲道理;有的担心迁坟影响风俗,他就邀请乡贤一起商量,既尊重传统又灵活变通。那段时间,他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桌上的泡面成了“标配”。妻子心疼地劝他:“你这身体哪扛得住?”他却笑着说:“项目不落地,我哪睡得着?”

正是这份执着与担当,让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了突破。从征地丈量到坟墓搬迁,再到土方工程施工挖运,仅仅6个月时间,鑫泉四期项目就在6月30日顺利完成各项前期工作,为项目后续推进扫清了障碍。当推土机在工地上发出第一声轰鸣时,胡莹锋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这片即将焕发新活力的土地,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微信图片_2025-08-11_102419_772.png

胡莹锋(右二)和村干部在施工现场。

而在项目攻坚之外,胡莹锋带领村“两委”班子在改善民生的道路上同样步履不停。为了让村民住得舒心,村委会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发动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开展了10次义务大扫除,近两年拆除危旧房屋17702.3㎡,今年上半年还提质改造了村一号广场,硬化了500米村道,走在村里,干净整洁的巷道、错落有致的民居让人眼前一亮。

为了让村里更安全,2022年,胡莹锋牵头组建了12人的综合治理应急管理队伍,森林防灭火、治安巡逻、交通劝导、防溺水宣传……队员们的身影穿梭在村里的各个角落,守护着全村的平安,至今辖区内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为了让邻里更和睦,他推行矛盾纠纷“村里解”机制,今年上半年排查的8起纠纷全部就地化解,没出现一例上访事件。闲暇时,村里的舞龙队、腰鼓队敲锣打鼓,欢声笑语传遍街巷,一派和谐幸福的景象。

谈及村里的变化,村民们总会说:“多亏了我们的胡书记,他就像一只领头羊,带着我们奔向好日子。”而胡莹锋总是摆摆手:“这都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石丘村的明天,还得靠大家一起奋斗。”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唐哲宁 邓和明 李桥生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42/55/1519294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