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个社会工作者的口述:爱与陪伴让他走出孤岛

第一次见到小京(化名)是我接到的留守儿童个案援助,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崎岖而陡峭的山路让我足足走了一个小时。小京家住的村子叫汤边村,村子不大,10多户人家,村子里基本上看不到青壮年,都是一些老人、小孩。那天正好是周末,孩子们都放学回来了,村里多了一丝丝热闹。敲门而入,迎面而来奶奶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坐下,身后自始至终躲着一个瘦小而胆怯的身影,紧紧地拉住奶奶的衣角,用好奇又惊恐的眼神打量着我这陌生的来客,直觉告诉我,那就是小京,就是我要交的小朋友。

4402_1717056971_hd.jpeg

社工对小京进行心理疏导。

小京是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在他一岁时父母离异,母亲把他和刚出生的妹妹留给了常年在外务工的爸爸,回了遥远的外地娘家。小京和妹妹就这样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年纪也大了的爷爷奶奶,没读过书,对小京和妹妹只是普通生活上的照顾,在教育与学习更是力不从心。爸爸常年在外务工,爷爷奶奶整天忙着农活,与小京的沟通极少。从上幼儿园以来,小京喜欢一个人呆着,孤僻胆小,少语,很少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很少与他人交流互动,见陌生人眼神闪躲,紧张害怕,缺乏安全感是小京主要特点。

小京的特点有消除交往恐惧需求,有发现闪光点、提升自信心需求,有学业辅导的需求,有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需求。运用家庭治疗、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改变小京现状的服务套餐在我心里形成。接触、交流、玩游戏,让他接受我这个陌生人做朋友,消除他社交恐惧成为我工作第一步。“小京,吃了我帮你剥的这颗糖,我们就是好朋友了,我要抱抱”“小京,阿姨脚扭伤了,你要帮助我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小京,我想看看你家种的菜,你家菜园在哪里”“阿姨,我带你去”,就这样,小京的心与我慢慢拉近,也在帮助扔垃圾、带我去菜园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自信与价值。

4403_1717056972_hd.jpeg

社工陪伴孩子玩耍,教小京做操。

从那以后,隔三差五去小京家成为我的必修课。陪他一起聊村里的奇闻趣事,聊学校的一草一木、好人好事;陪他一起去菜地除草、一起爬山;陪他一起他玩他最喜欢的搭积木、跳健康操、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每次任务的完成,我都会大声鼓励表扬,给予小小奖励。多次的接触互动、角色扮演,小京对我放下了警惕,接受我的帮助了,建立了信任关系,帮助小京提升社交技巧和应对不同环境能力,教会小京如何表达自己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恢复社交能力。

在长期的接触和陪伴中,注重为小京营造一个温暖的环境。我邀请小京参加社工站举办的小组活动和读书分享会,让他上台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消除社交障碍。多次上门走访小京邻居和小伙伴,希望他们每次看到小京给他一个热情问候。给学校老师们说明小京的特殊情况,让老师们对他多加关注,让小京融入他人或集体生活,从社会层面给予小京支持。邀请小京父亲和爷爷奶奶参加家庭照顾教育能力提升、亲子关系讲座,为小京家人提供支持,从家庭层面给予小京支持。

努力得到回报,现在的小京终于变了,变得很爱笑了,精神饱满,眼神有光,活泼可爱,主动向熟人打招呼,遇到陌生人不再闪躲,还积极参加社区各种活动。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还会主动发视频说说心里话,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习成绩也有明显提高。有一次,我突然问小京:“你觉得你最好的朋友是谁?”小京抬起他小小的脑袋,一脸稚气地说:“你呀。”我当时都有点不可置信,他最好的朋友不应该是同龄的朋友吗?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他说:“因为我和阿姨在一起的时候很快乐呀!”

“幸好及时遇见了你,现在我孙子恢复了正常。”小京爷爷奶奶很是感激说。小京个案援助的成功,也留下了许多思考,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儿童渴望父母的陪伴,成长的陪伴非常重要,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爷爷奶奶的隔代照顾只是吃饱穿暖,不懂与孩子交流,信奉“棍棒底下出人才”,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想法,导致孩子出现一些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有责任用心去关注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世界春天般的温暖,展露出阳光般的灿烂笑容。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凡斌 何冬梅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849/74/1395418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