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人是打铁的,也是铁打的。”开国上将萧克一语道破家乡特质。
嘉禾县塘村镇,站位于嘉禾、临武、蓝山交界处,“鸡鸣三县”,两广与湖南客商云集,贸易成行成市,“嘉禾小上海”“湘南第一圩”,声名口口相传。
塘村镇英花村,少年萧克曾在这里拜师学打铁。铁花四溅,萧克一首《打铁歌》溅出星火:“打出梭镖和大刀,要放豺狼虎豹血。”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时驻扎塘村圩,设立了军械处。当地铁匠以铁肩担起“铁工队”重任,修理、制造刀枪,并扛上“流动兵工厂”,跟着红军打江山。
装备高大上,打铁练新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塘村镇如何打拼市场江山?
“永兴县不产银,成了银都;塘村镇不产铁,也敢把无的做成有的,做强做大一座精铸小镇。”塘村镇党委书记李知华一番话,蕴含“无中生有”的胆气、“小中做大”的逻辑。
“刀王”黄吉生。
敢把无的做成有的,“刀王”黄吉生上阵父子兵,儿子与儿媳、女儿轮值,“全日制”直播,一年卖刀上了30万把。
父子炉、夫妻炉、兄弟炉……塘村人打铁,讲究“世袭罔替”,传统家庭作坊,千年炉红火旺。塘村人打铁,祖祖辈辈抡起实锤打“三刀”“两头”——菜刀、镰刀、篾刀与锄头、镢头,小利器斩切市场大蛋糕。
黄吉生打了41年铁,凭“3000多锤打一把菜刀”的匠心,打成“嘉禾菜刀锻造技艺”市级、省级非遗传承人。
空气锤替代了手工锤,电力炉替代了“冲天炉”,网上推销替代了“提篮小卖”……新工艺、新模式从无到有,嘉禾一把菜刀出省门出国门,黄吉生也赢取了升级版“王者时光”。
英花村打铁人。
敢把无的做成有的,英花村既埋头打铁,又放眼打量风物,正谋划缔结一个线上联盟平台,以优质生态区,锻造共同品牌,助力打铁“村BA”从单打独斗,转身扣篮一场“团队赛”,抱团闯市场。
英花村与嘉禾县众多“打铁村”一样,铁匠自带“闯江湖”谋生基因,闯荡足迹密布广西柳州、广东韶关、江西“铁赣州”等地。民国时期,柳州谷埠路便生成了一条“嘉禾打铁街”。
英花村“打铁一条街”,近40家打铁户聚集,主打的钢锄畅销天南地北,锋口向下“土里刨金”。
借力网络“隐形翅膀”,品牌烙刻鲜明地标,英花村连台好戏鼓点声声急,务工不用“闯江湖”走他乡,打铁“人间苦事”,敲打出人间美好。
塘村镇上,嘉禾精工锻铸。
敢把无的做成有的,嘉禾精工锻铸公司精益求精,汽车配件供货宝马、特斯拉等大厂,拉升塘村精致精彩高度。
嘉禾精工锻铸“掌柜”雷衍发,一名80后出招虎虎生风。异乡归来,雷衍发回家乡塘村镇连办两厂:锻造厂、服装厂。投资有风险,服装厂不到半年倒闭,雷衍发不再“一手抓两条鱼”,搭好科研社专班,专注踏上精铸路,孜孜以求人无我有、一招制胜。
研发一种模具时,损坏原材料价值好几万,“学费”不多也不少,雷衍发不心痛不动摇。科研社工件固定夹、连接法兰盘钻孔机等9项发明,收割国家专利。嘉禾精工锻铸产业版图自国内、东南亚,扩张至美、法和巴西等国。
6家专精特新企业、48项发明专利,是塘村镇捧上手心的宝。坐拥了自主知识产权,不再被“卡脖子”,也不再需要“借壳上市”,做大市场高立青云志。
传统技艺、现代技术交互,湖南工业小镇、“中国精铸小镇”塘村高质量发展浪潮,一浪盖一浪。千年古墟对标“工业重镇、农业强镇、商贸名镇”,锤打出一身钢筋铁骨。
事物壮大轨迹,总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世事洞明皆学问,塘村镇因势而动、乘势而上、聚势而强的技艺,由炉红火旺走向炉火纯青。
主笔丨陈 乘 编辑丨何晓露
策划、审核丨卢黎清
支持丨嘉禾县委宣传部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陈乘
编辑:何晓露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