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散文︱矿区补锅人

文/张龙生

“补锅、补锅、补铝锅铁锅钢钉锅。”一阵阵吆喝声此起彼伏,格外清脆。矿区里时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一个男子挑着一副担子悠闲地行走在家属村里,一年四季风雨无阻为矿区人家补锅。上了年纪的人大都有这样记忆。

过去,矿区人家厨房烧水做饭,用煤用柴。不论人口多少,家家都有几口锅,铁锅做饭,铝锅烧水。那年头没有热水器、太阳能之类的“高科技”,煮饭做菜,烧水洗澡全靠锅。一天到晚,锅基本不离灶台,锅的损耗大,锅底烧穿,出细眼,开裂缝,是常事。一年到头,哪家都有请补锅师父来补个漏眼、修个裂缝之类的需求。毕竟,矿区当年经济都不宽裕,锅不到完全无法修补的地步,绝不会报废。否则会认为是“败家”。

补锅人成为矿区喜欢的手艺人。在矿区人眼里,补锅是一份的技术活。因为补窟窿,补裂缝,全依靠翻砂、锻铆纯粹手工操作。遇到锅损严重的,哪怕锅底烧穿,只要锅整体毛胚还在,补锅师父都能给你换个新底,让锅又能用上很长时间。

矿区的补锅师父姓李,所以矿区人对他,也都是李师父长、李师父短地称呼。当年十里矿区常年就只有这一位补锅师父。在记忆里,人们很少遇到外地的补锅人来到矿区。

平日里,门前屋后,李师父的身影很忙碌。偶尔空闲时,他就与矿区人闲谈。矿区人不仅给他递烟泡茶,若家有零食,都会大方拿出待人。常年的来往,矿区人知道了老李的“底细”。老李家住矿区附近农村,家中有儿有女有婆娘。农村生活有粮有菜但少钱,老李打小就有敲敲打打的天赋,后来学成了补锅的手艺,成为他主业,创收了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老李说,他喜欢补锅这行,一来矿区大,人家多,补锅的活永久有干;其次,矿山人实在,好交往;不亏手艺人。

时光在不经意间流逝,生活越来好起来,随着锅的种类更新改变,矿区人补锅的需求越来越少。但这几年,老李依旧还在坚守他的手艺。

老李学会了与时俱进。淘汰过去溶锡补锅的工艺,掌握了修理高压锅、电饭煲的技能,服务上紧跟市场的需求。较过去相比,虽然空闲了不少,但矿区仍有老李的身影,补锅人的价值还在。

前几天,在矿区菜场邻近的家属区碰到了老李,他正在忙活,一旁好几人围观。掐指一算,认识老李30多个年头了。内心感慨,老人们常说,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体,只要手艺精湛,不愁养家糊口。都是生活,各有各爱,都有欢喜,都有艰辛,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张龙生

编辑:胡用梅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747/65/1246939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