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廖程 杨杰钦 郴州报道
千年古邑,林中之城。郴州,红军长征从这里经过,“国家银行”被挑在了红军的肩上,在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和极端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守护着红色金融的“火种”,保障了红军的物资供给。
近年来,人民银行郴州市中心支行坚持将红色基因根植于心,加强汝城沙洲“国家银行”红色金融旧址保护,大力弘扬“半条被子”精神,秉承“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赓续红色金融血脉,积极扛起金融担当,为郴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强有力金融力量。
以政治建设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
鲜红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人民银行郴州市中支始终把党史、红色金融史学习作为必修课,围绕讲好红色金融故事,党委班子多次带头到联系支部、辖内支行开展主题宣讲和调研督查,将“党史课堂”开在了基层支部、帮扶村里,不断拓展“红色金融足迹”外延,颂百年党史、扬奋斗精神。
去年11月9日,该中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在汝城沙洲党校开班,全辖27个党支部参加。全员原原本本读原文、悟原理,全面准确领会党的二十大的思想精髓,透过红色电影《半条棉被》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一张借据”陈列馆里聆听党群同连心的红色廉政故事,在“国家银行”旧址追溯共产党书写的波澜壮阔的红色金融史。
党建永领航,思想有触动,外化有行动。该中支组织开展“追寻红色足迹、重走长征路”,120余名党团员冒雨沿着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汝城段)前行16公里,砥砺忆峥嵘。行军路上,干部职工化身金融宣传小分队向沿途群众宣传征信国债、反假币、反洗钱、反电诈等金融知识,为老区群众办实事,受到一致好评。该中支还在汝城沙洲率先组建8支存款保险宣传“红旗小分队”,拉开了全市“金融党建+存保宣传”活动序幕,后来发展成103支、400余名党员骨干的大队伍,覆盖全市2453个村(社区),守护千家万户“平安钱袋”。
去年以来,该中支在全市人行系统内打造“传承历史红色基因”廉洁文化品牌,设立红色文化宣传陈列室,绘制郴州红色教育资源地图,组织红色故事分享会,让红色精神入脑入心,组织开展红色主题党日活动27次,在廉政专栏刊载36个红色金融故事,持续深入推进红色金融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
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弘扬红色文化
“我爷爷讲,当时一支红军挑着160多副扁担挑子。这些挑子里装满了黄金白银和印钞机,就在我家隔壁办公嘞。”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文市村村民黄春花介绍道。“几十年过去了,旧址没人管理就渐渐破败了,我们从小在这长大,看着好可惜”。
不忘来时的路,保护珍贵旧址,是传承红色金融基因的落脚点,是火热的金融为民实践。该中支积极收集征集辖内红色金融档案、旧址文物上百份,组织专人加强红色金融史研究。迅速组建红色金融旧址保护工作专班,并赴江西瑞金考察学习旧址保护经验做法,与市县政府、文物局、档案馆、史志办等单位通力合作,制定旧址修缮勘察设计方案,全力推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汝城旧址”保护工作。经过多番努力,该旧址纳入人民银行总行首批一类保护支持名单,相关工作受到湖南省政府主要领导关注和肯定。
该中支首创“金融夜校进百村千组万户”活动,在沙洲村等111余个村,利用村民农闲时间举办金融夜校,累计吸引超过10000名村民参加。为群众讲解红色金融旧址的前身故事,普及金融知识。通过此次活动,切实弘扬了红色金融文化,增强了村民对旧址的保护意识,群众信用观念和金融风险意识普遍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普遍提升。该活动也得到了人民银行总行高度肯定。
以金融为民为目标,践行红色初心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征程和担当,长征时期“扁担央行”挑出了大天地。现代金融如何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银行郴州市中心支行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受疫情影响,2022年各地经济遇冷。该中支立足履职实际,积极助力郴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稳企纾困工作,出台“郴州金九条”稳经济措施,参与牵头郴州市打好“发展六仗”、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24”条、强化对省第二届旅发大会项目建设资金保障等工作,积极释放政策红利,全力稳住经济大盘。截至2023年1月末,全市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6.42%,当月新增119.49亿元,创下单月新增贷款最高纪录,增量排名全省第3位。
该中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全力推动化解金融领域风险。“点线面网”结合开展存款保险与打击非法集资组合宣传,累计受众超过60万人次,线上作品阅读量超200万次。加大金融领域“反诈打跨”力度,牢牢守护百姓“钱袋子”,全市涉案银行账户开户地线索数同比下降80%,创“断卡”行动以来最低值,成功截堵电诈资金112次,帮助群众避免经济损失657万元。截至目前,共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52个项目239件,全辖银行机构累计减免支付手续费1974.77万元,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约9.5万户。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廖程 杨杰钦
编辑:肖雅之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