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龙,男,33岁,汝城县公安局政工室辅警。在4月30日举行的郴州市公安机关“十佳”优秀青年民警、辅警表彰仪式上,朱庆龙荣获“十佳优秀青年辅警”称号。
主动申请驻村,全面打磨自己
2015年6月,朱庆龙成为汝城县公安局暖水派出所一名辅警。为了尽快适应派出所工作,朱庆龙努力学习各项业务知识,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变成了民警处理案件的得力助手。2年派出所工作的磨砺,让朱庆龙有了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2017年8月,全局需要选派辅警到偏远的文明瑶族乡坳下村开展扶贫攻坚工作,朱庆龙主动报名,成为驻文明瑶族乡坳下瑶族村驻村工作队队员。
刚开始接触脱贫攻坚工作让朱庆龙压力很大。新环境,新工作业务,全部都重新开始学习。坳下村是瑶族村,其地理位置与广东九丰交界,当地人说的是客家话,语言沟通十分困难,有些年纪大的老人听不懂普通话,也不认识字。为了宣传扶贫政策,朱庆龙主动与村里的老百姓交流,听他们说话,学习他们的方言,到现在朱庆龙基本上能听懂并简单地用当地方言同群众交流。在文明瑶族乡干部、村主干、工作队、帮扶责任单位和帮扶责任人的共同努力下,坳下村于2017年年底顺利脱贫摘帽,并圆满地通过国检普查。
真心为民解忧,全力帮扶群众
为了保证扶贫路上不落下一个人,朱庆龙和工作队其他成员、村主干、驻村干部实行分片包干制度,按片区入户走访摸排,朱庆龙负责的区域是肖家二组。2018年10月份,在一次下组走访摸排中,有一户叫肖某文的农户因突发脑梗,导致智力下降和记忆丧失,其儿子也在不久前在广东跳楼自杀,其儿媳带着一个婴儿和一个校学生在家无法外出赚钱,一家人突然没有了经济来源。家庭的重大变故导致肖某文家生存艰难。发现问题后,朱庆龙及时将情况反映给队长和村书记,并通过层层申报审批,于当年11月将其整户纳入贫困户。同时考虑到肖某文家没有经济来源,朱庆龙及驻村工作队努力为他家争取了低保、免费奶粉、教育补助,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2020年5月,在走访肖某文家时,肖孝文的妻子朱孝求反映其房顶漏雨,朱庆龙和工作队成员、村主干买了一桶补漏漆,花了3个小时将其房顶的裂缝全部补好,临走时,朱某求满眼泪水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有这么好的政策,感谢工作队和村干部!没有你们的帮忙,我家的日子不知道要怎么过。”群众的认可,让朱庆龙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次驻村工作的意义。他明白自己的力量虽小,但能够更加深入群众,能够实实在在的帮助老百姓解决难题,这就是他的任务,这就是他工作的意义。
精准收集数据,全程业务指导
扶贫工作中朱庆龙主要负责资料整理,数据采集。这一块项目杂、事情多、任务重。其中最复杂的是填写贫困户年均收入表,所有数据都必须下组采集,采集好后再回村部录入电脑。为了既不影响贫困户正常生产休息,又能精准收集数据,朱庆龙只能选中午一点半到三点,晚上八点到九点半这些他们吃饭的时间上门走访,下午和晚上再录入数据。从采集到填表至少要半个多月时间。朱庆龙知道,扶贫数据是动态的,扶贫数据有多精准,就要看走的路、爬的山多不多,走访入户的次数多不多,不经常走访,数据肯定会失真。坳下村地处山区,贫困户居住分散,东一户西一户,为了确保扶贫数据准确,朱庆龙坚持每户都要走到。不管严寒酷暑,只要群众在家,朱庆龙就第一时间上门去了解情况,脚板心磨出水泡是常有的事。
朱庆龙对坳下村贫困户的数据掌握翔实,结对帮扶民警都愿意找朱庆龙了解情况。从扶贫伊始到全部脱贫,朱庆龙对坳下村结对帮扶的民警一一业务指导,帮扶民警们对有些扶贫政策不清楚的,一问朱庆龙都能够给他们解答的明明白白。
面对肯定和荣誉,朱庆龙说:“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成绩,我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蒋文
编辑:何雨杏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