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河治理项目一标段新开河道局部。
红网时刻6月3日讯(通讯员 黄江裕)陶家河属湘江二级支流,发源于香花岭、三十六湾地区。该区是临武有色金属矿的主要集中地带,采矿历史悠久,至今已有400多年。但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靠山吃山,最终把这片土地啃得遍体鳞伤,因上游采矿将废渣和尾砂直接排入陶家河,造成陶家河河道淤塞严重,采矿产生的尾砂、污水曾经严重污染了陶家河,严重影响流域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治理陶家河势在必行。
曾经,看山难、望水愁;如今,喜山青、爱水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
陶家河治理项目二标段全景。
谁污染,谁赔偿,谁破坏,谁修复。没有改革带来的“新利器”,就啃不下这样的“硬骨头”。为了综合治理三十六湾、香花岭矿区的环境污染问题,2005年开始,郴州市、临武县两级政府痛定思痛,决心摒弃“带血的GDP”,形成“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共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该矿区实行“休克疗法”,关闭、炸毁非法矿点1170个,拆除、炸毁机械设备3500台(件),烧毁厂棚2870间,遣散从业人员10万人(次)。临武县按照“固本清源、先上后下、产业转型”的治理思路,采取“打非治违、砌墙挡石、拦河阻沙、清淤护堤、废水深处、覆土还绿、产业升级”的措施,逐步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走出了一条“矿业整治—资源整合—综合治污—绿色发展”的嬗变之路。
临武县始终把陶家河治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树立了“让陶家河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强力推进陶家河生态护坡、水系绿化等建设,积极打造陶家河治理范围生态带,使之成为了建设美丽乡村“旅游河”的绿色纽带和旅游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陶家河治理项目三标段全景。
湘江支流陶家河治理项目(临武段)于2018年9月20日开工建设,总投资31630.13万元。主要措施:一是对河道进行衬砌,保证河道有足够的行洪能力,并使洪水不再冲刷河道内淤积的尾砂。二是对河滩及河岸尾砂进行覆盖,减少河道尾砂的迁移,避免河滩表面的尾砂因洪水或大风等原因再次迁移。三是对河道进行护坡护岸,保证河岸的稳定。四是对开挖的尾砂进行固化处理后,运至填埋场填埋。湘江支流陶家治理项目(临武段)于2020年5月全部完工,工程实施后,提高了陶家河的防洪能力,减轻了洪水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威胁,有效固结了尾砂,减轻了流域的水质污染,改善了流域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如今,绿水青山的种子在春天播下,盛夏已是山海一体,宛若仙境。经过治理之后的陶家河,重现绿色生机,水质逐渐清澈,沿岸也是花红柳绿。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黄江裕
编辑:胡用梅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