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南洞乡高月村罗胜金组织募捐现场。
69岁,48年党龄,公道、热心、正直、奉献、处处散发着正能量……这是一名乡村老党员的“名片”,他就是汝城县南洞乡高月村老党员罗胜金。
2001年,罗胜金从乡企业办退休后,原本可以与爱人一起在集镇上经营超市,含饴弄孙,舒舒服服过上悠闲的晚年生活,但一直勤劳善良的老人,不顾家人的劝说,当起了“热心人”“大忙人”。
一颗热心,倾注家乡建设数十载
看到小水自然村虽然与乡道距离不远,但连接的通道仅为一条崎岖不平的山道,小小村落,与世隔绝。于是他一面积极向上面争取,一方面与乡亲们商议实施。随后,他带领二十多位乡亲投工投劳,风里来,雨里去,日夜操劳,仅用了2个月就把2公里道路修好。
村落周边,淇江缠绕,村民到农田做事要跨过六十多米宽的河道,或是绕道十来里山路,极为不便,又不安全。于是他用通过自己的人脉资源争取到了项目资金,带着乡亲们建起了一条跨度80米长的铁索架桥。
随后,他又积极争取项目,组织募捐,带头捐钱,义务监工,建成了连接高月村与集镇的跨度100米长的水泥桥。
今年,在乡村夜间课堂上,许多村民对人居环境整治愿望强烈,于是他自告奋勇担起了理事长,利用自己的威望,做通村民工作,将进村路口一排排列队旱厕茅厕、危旧房子拆除,面积2000多平方米,用于新建集体餐厅、停车场和文体小广场,村容村貌大大改观。
一颗爱心,情洒困难乡亲上百家
平日里,看到村里群众哪家有困难,或者遭病患灾难,一向乐善好施的他总是从家里超市带着粮油米面,前往探望,或者自掏腰包施以援手。
多年来,受到他接济的困难群众不下百户,村民们见到他都会翘首称赞“大好人”。
今年6月份,高月村成立“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互助会,他被村民们一致推举为互助会理事长。他没有推卸,马不停蹄组织开展活动,建立互助微信群,对困难群众全面摸底,组织会员捐钱捐物捐工,迅速掀起了邻里友善、守望相助的互助良风。
三组村民胡小平,今年4月份被诊断出患有宫颈癌,花费医疗费5万余元,为了照顾病人,家人无法外出赚钱,难以预料的后续医疗费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罗胜金得知情况后,带头捐款,迅速组织互助活动,亲自登门送上药品和1500元资金,带去了雪中送炭的人间挚情。
八组58岁的郭件莲,丈夫已故多年,儿子失踪多年,费尽周折找回却精神失常,在精神病医院治疗,生活极度困难。罗胜金带着互助会将一沓带着体温的资金送上门时,她感动得热泪盈眶,称叹遇到了好亲人。
据统计,在他的热心牵线组织下,互助资金达到近3万元,对20多户困难乡亲实施了帮助。
一颗公心,奉献乡村工作一辈子
据与他共事过的老同事讲,罗胜金先后担任乡干部25年、村干部15年,一直以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视工作为生命,跋山涉水从没叫过累,加班加点从没喊过苦,荣誉证书挂满墙壁。
退休不退岗,他仍以一名普通的党员身份积极参与党员活动,为乡村工作献计献策。村里面工作遇到困难了,第一个想起的就是邀请他出面,协助解决,而他也用自己极高的威望和丰富的经验,帮着做好一件又一件的实事。
今年,村里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对连片的危旧土坯房和残垣断壁进行拆除,遭到了一部分群众的反对和阻挠。罗胜金主动请缨,深入到农户家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劝说解释,农户白天不在家,晚上继续去,今天没说服,明天接着谈,直到把工作做通。
在产业发展上,许多农户宁愿守着薄田,耕种着并不赚钱的传统作物,甚至荒废也不愿流转出来。而罗胜金总是跟着村里和产业大户一户户做工作,签协议。经过几年的努力中,村里绝大部分土地都流转出来了,种上了香芋、茄子,而农户除了每亩400多元的流转金,还能以每天80元的薪酬在家门口就业赚钱。
一次次的日访夜谈和乡村课堂中,总是少不了他宣讲的身影,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干群关系等方面现身说法,用高尚的人品和先进的党性感染和引导着村民。
对于付出,他从没有向村里要过一分酬劳,也从没想过谋取一份私利。“退休了,闲着也是无聊,能为村民们做些事,心里面踏实,发挥一点点余热,也算是积善积德。”朴素而温暖的话语,一位普通的退休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尽显无疑。(红网时刻通讯员 邓章敏 钟丙芳 邓生祥)
来源: 红网时刻
作者:邓章敏 钟丙芳 邓生祥
编辑:欧群军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