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桂阳浩塘镇元山村:崇文尚学古村绽新容

航拍元山村。

红网时刻8月24日讯(通讯员 李维坤 欧阳常海)“石敢当、古居、牌匾、青石、黑瓦、清水墙……”近日,笔者来到桂阳县浩塘镇元山村,一栋栋错落有致、古香古色的房屋映入眼帘,仿佛穿越千年,感受着厚重的历史文明。

元山村地处浩塘镇西部,东接鲤鱼村,南邻栗木村,西靠丰加村,北依菖蒲村。据史料记载,该村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距今950余年,目前保存完好古建筑200余栋,古色古香、错落有致、规模宏大、雕梁画栋、其人物鸟兽栩栩如生,村中的石敢当、柏树、宗祠布局讲究,具有鲜明的湘南民居特色和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元山村里的石敢当。

青石巷道、黑瓦、木门窗是元山村的基本色彩。南北通透、东有阳光西有日落是元山村的建筑风格。这个村里1400余户居民都姓雷,他们热情友好,善良且质朴。

村口重阳树。

村口的重阳树郁郁葱葱,坚韧、挺拔、别具一格。听村里的居民介绍,村口的重阳树目前至少要5个成年人才能将其围住,至今已有好几百年历史了。每当阳光照射在村口苍劲的老枫树上,密密麻麻的树叶挡住了炎炎烈日。老树下,一口烟火塘与之相互映衬,塘边的树木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不远处的绿色田野犹如画卷一样,点缀着整个元山大地……一个祥和、恬静、和谐的“小桥流水人家,美丽乡村如画”景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走在元山村的青石板上,清风阵阵,令人神清气爽,笔者发现村内的道路格外的干净整洁,几乎找不到卫生死角,村里绿色垃圾分类箱整齐有序。村民告诉笔者,村里十分重视环境卫生,每天都安排保洁人员轮流清扫,村民也积极配合,自家的垃圾收集了以后,都放在垃圾桶里,由村里的保洁员统一清理。

门头上的题字。

美丽乡村不仅要环境美,更要乡风美。据族谱记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元山村出了3个大学生,国立中央大学雷绍坦、国立武汉大学雷绍祥、西安航空大学雷绍树;上世纪60年代中专毕业生5人,高中毕业生5人;上世纪70年代湖南师范大学雷宗财1人,中专毕业生5人,高中毕业生50人;上世纪80年代中专毕业生5人,高中毕业生60人;上世纪90年代中专毕业生10人,大学毕业生5人,高中毕业生80人。进入2000年至现在各级各类大学毕业生含专科105人,其中研究生10人,清华大学1人,北京理工大学1人,北京大学1人,北京服装学院1人,本科生65人,专科生40人,高中毕业生120人,成为了桂阳赫赫有名的“状元村”。真可谓,精英荟萃,人オ辈出一代更比一代强,这些学子走向社会后,都成了政界、商界、军界、文化界等各领域的佼佼者。逢年过节,他们回村或是教书育人,或是扶残帮困,或是新修水利,或是修路塔桥,或是助力家乡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

木门、木窗是元山村的标配。

新世纪后,睿智的元山村民为了倡导兴学育人,激励学子奋发向上,早在2000年便成立了“元山村兴学基金会”,旨在激励元山村学子们,积极向上努力拼搏,传播正能量。据不完全统计,该基金会共奖励高中以上学子104余人次。

元山村礼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桂阳县浩塘镇元山村村民共同的座右铭,自元山村成立以来,元山村的人一代又一代传承崇文尚学之风,以推进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继承祖辈的理想与信念,元山村学子雷湘灵和雷雨鑫先后考入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让元山村孕育了百年的“崇文尚学之树”开花结果、生根发芽……

元山村。

来源:红网

作者:李维坤 欧阳常海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2018/08/24/44289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