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了铺就百姓的精神航道——汝城干部行进在扶智提能新长征路上

送技能下乡。

精准扶贫培训课堂。

红网时刻7月19日讯(通讯员 杨贵云)7月8日,这一天大雨滂沱,汝城县“人人有技能”精准扶贫培训来到文明瑶族乡沙洲村。百丈岭下,群芳辉映,57名贫困妇女正齐聚在会议室进行育婴师技能大比拼,传承“半条被子”精神,绽放巾帼风采,文明沙洲再次“热火喧天”。

   “有感于各方的精心组织,培训活动秩序井然!”“有感于贫困户的踊跃参与,现场座无虚席!”“有感于沙洲贫困村各项事业如火如茶、蒸蒸日上!”技能培训队伍一行发出了满怀感慨。这是汝城县精准扶贫培训活动的一个缩影。

“如期脱贫至关重要,杜绝返贫非常关键!”

汝城县委常委、副县长何海强调,“打牢红色底色,铺就百姓精神航道,用‘工匠精神’深度融合到山乡深度贫困地区,极力调动‘最后一群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何海调度了各乡镇“人人有技能”工作开展情况,多次参加育婴师、厨师、挖掘机等培训活动,部署开展80个贫困村的扶智提能大行动。

活动自4.18日启动以来,“人人有技能”覆盖了马桥、土桥、泉水、大坪等14个乡镇66个贫困村。今日辗转到了文明瑶族乡,这一片红色土地,那融入血脉的红色精神,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践行“扶贫、扶智、扶志”宗旨使命,行进在技能培训新长征路上,奋力拔掉穷根实现全面小康。

“开弓没有回头箭,一竿子插到底!”

汝城县委副调研员欧惠祥勉励“人人有技能”送技能下乡工作。随着送技能下乡深入推进,车辆安排、人员问题、经费拨付、资料整理都很棘手,特别是农村空心化,乡镇纷纷反映难以凑齐50个学员一个班。欧惠祥找到农业局、科协等单位负责人及各乡镇领导,询问有关情况,出面协调相关事务。

他勉励职教工作者:开弓没有回头箭!要克服困难,把这项工作进行到底。他带领这支队伍来到了暖水白泥坳、泉水正水、井坡泉明等村,要求学员们把技术人员的电话、微信记住,授课老师要做好后期跟踪指导种植养殖难题,技能培训一定要服务好汝城各地产业。

将心比心融进,设身处地把培训打造得“不一样”。延寿乡城江村培训班上,由于该村精准扶贫户数少,学员人数不足30人,为组建一个班,驻村工作队特意从邻村郭家请来了外援学员。村广播几番催促,就是没有加快村民上课的脚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贫困户思想保守、科技意识淡薄,以往有些培训缺乏针对性,以任务完成、资料完成的形式让百姓对培训存在偏见。如何扭转“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局面?所到之处,老师和专家们用方言倾心与百姓交流,传播技能、岗位、政策、励志、产销、感恩等“脱贫攻坚课堂”课程,以互动交流、实用技术视频、现场示范操作、实地参观指导的培训形式直观呈现,严格要求、规范管理。

5月17日,文明本土专家李世平到濠头庙前指导黄桃剪枝及病虫害防治;6月6日,县农艺师黄三盛到汝莲茶场施肥、采摘推广服务;6月14日,县农艺师范胜平先后到文明三合村、大兴村百姓辣椒地里“把脉会诊”;曾石松、宋平清等专家在南楼、上阳、青龙、高源等地现场实地讲授生姜、辣椒管理技术。省高院驻长洞村工作队洪爱民书记高度点赞:这场培训真不一样!

“离不开驻村工作队的合力,少不了干部群众的给力。”

时空相机给“面的”拍下了一个个难忘的镜头——这道技能扶贫战场的风景,它每天载客运物从容不迫。技能下乡、资料书籍、幻灯投影加上几个单位工作人员乘坐,交通工具首选就是面包车。每天,县职教中心、县农业局等单位工作人员习惯性地把闹钟调到早上7点,匆匆安排好一切后,到金手指大厅集合整装待发。职业中专等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会更早,因为要把发放给学员的资料袋、笔记本、教材清点好。

8点就是出发的命令!当面包车驶入贫困村庄的时候,乡镇及驻村工作队也早已把学员报名签到工作、场地布置、音响调试、后勤准备就绪……合作井然、默契。

几个月来,职中邓章贵同志一心扑在培训工作上,而无闲顾及家中参加毕业考试的孩子;职教中心朱性文同志风雨无阻,每一场开班仪式及督查从没缺位;黄永祥同志带病坚持授课,毫无怨言;何宁飞、刘传兵、何志远、何小波等乡镇领导放弃周末时间,提前联系各贫困村组织报名及蹲守班级管理工作;袁开春、洪爱民、曹曲波队长,简攸亮等村主干积极组织本村百人以上贫困户参培。他们的给力行动为技能队伍增添了无穷的战斗力。

礼堂也是课堂,露坪就是餐厅

每到一处,村活动中心就是技能培训的主阵地。扶竹洲、城江、延寿大塘、小坑、大兴、城溪等贫困村村部的改造让培训有了亮堂堂的会场。5月23日,技能培训队伍前往土桥青龙村,工作队反映村里没有培训场地,只有礼堂。既来之,则安之,工作人员二话没说,在青龙礼堂安营扎寨,调试安装设备。在白泥坳村教室,大兴村田垅,水龙村空坪,足田村祠堂都成为流动培训的大课堂……在足田祠堂,墙壁灰渍斑斑,天井苔痕阶绿,鸿儒白丁齐聚共话政策、产业、销售,展望收成。

5月31日马桥烟竹,6月19日文明宝南,培训内容从上午九点一直安排到了下午五点,工作人员与贫困学员同作息、共进餐……青石条凳、打谷晒场、走道露坪,在贫困村,流传技能培训人员“风餐露宿”佳话。

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

“扶贫不怕远征难”,5月9日清晨,培训队伍沿着盘山道路驱车前往三江口大塘村。青山云雾、层峦叠嶂,从城口进去几十公里全是碎石路,这是一条能把身体结石颠碎的“碎结石路”,重车碾压后,路面更加颠簸。“山高谷深路难行,一步一滴汗!”当看着山里人扶着犁钯,赶着牛羊的时候,还以为村子不远了,上前一问,大塘村还在8公里外。

5月29日,技能培训队伍开往南洞西边山,从乡政府进入还有23公里,走过了一村又一寨。6月26日,队伍挺进文明新华贫困村,车辆导航显示着一片空白,乡长骑着摩托车在车队前引路,车辆已爆胎,仍阻挡不了培训队伍的步伐。。。。。。

80个日日夜夜弹指间,80场贫困村扶贫扶智下乡活动,却让所有技能扶贫干部近距离触摸到了贫困村的每一次脉动,对基层对百姓有了更加真切的了解。“深山村庄”的贫穷刺痛着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树起了一个“如期摘帽、杜绝返贫”的航标。

在漫漫的扶贫征途中,总有一些逸事,鲜为人知;总有一种情结,让百姓幸福花开;总有一个声音——抓职业教育就是抓产业发展,响彻耳畔;总有一种目光——百姓对知识和技能的殷殷渴求,让人动容;总有一些场所——厅堂、祠堂、礼堂,不拘一格;总有一些身影,他们在农村世界里忙碌,他们与泥土相伴;总有一种决心——如期摘帽、杜绝返贫、不达目的不罢休,指引着我们行进在扶智提能的新长征大路上。
历经了艰辛,撒下了汗水,播种了希望,收获了民心。他们相信,踏石留印、信念永存!在汝城的扶贫扶智新长征途中,无论山有多高,村有多远,路,就在脚下!

来源:红网

作者:杨贵云

编辑:唐哲宁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2018/07/19/17053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