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王卉 郴州报道
近日,一名6岁男童小杨(化名)因“室性心动过速”命悬一线。在药物与电击复律效果不佳的危急时刻,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心胸血管中心团队果断启用临时心脏起搏器,运用“超速抑制”技术,成功将孩子失控的心律转为正常,助其渡过险关。
命悬一线:48小时“疯狂心跳”难以遏制
小杨因突发心悸,被确诊为“室性心动过速”,心率高达180次/分。在当地尝试多种药物无效后,他被紧急转运至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

此时异常心律已持续近48小时。PICU与心胸血管中心团队迅速组织会诊,并尝试了药物及电复律等常规手段,但患儿心律失常较为顽固,未能立即奏效。

精准研判:在绝境中寻找“破局”关键
“孩子的心脏长时间处于异常状态,心排血量会急剧下降,风险极高。”儿童心胸血管中心主任医师刘敬表示,“我们决定立即实施‘右心室起搏超速抑制’,这是当前情况下的有效应对策略。”
在获得家属理解和同意后,救治团队迅速准备手术。
一击制胜:精准操作下重现生命“规整律动”
手术中,副主任医师李思带领介入团队,精准地将临时起搏电极送至患儿右心室理想位置。
起搏器启动后,以每分钟200次的频率进行“超速抑制”。监护仪显示,原本杂乱的波形逐渐被规整的心律取代。停止起搏后,患儿心率成功维持在正常范围——这意味着心脏恢复了自主的稳定节律。
术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顺利康复。

技术解读:危重救治中的“关键武器”
此次成功救治,体现了PICU与心胸血管中心紧密协作的专业力量。

儿童心胸血管中心主任张彤如介绍:“临时心脏起搏器是处理心血管急危重症的重要技术,不仅能应对心跳过缓,也能通过‘超速抑制’有效终止某些药物难以控制的快速心律失常。”

初心与使命:守护儿童“心”健康的坚实堡垒
此次成功抢救,不仅是先进医疗设备的胜利,更是PICU精细的生命支持与心胸血管中心精湛介入技术无缝衔接的典范。从成立至今,儿童心胸血管中心始终是守护儿童生命健康的坚实堡垒:从2012年积极响应的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项目,到持续5年深入郴州各县市、乡镇的先天性心脏病公益筛查,再到血管瘤专病门诊的开设……团队始终秉持“团结协作,和而不同”的理念,不忘初心,坚守使命,为每一位患儿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知识卡片】
什么是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一种起源于心室的严重心律失常。通俗地说,就像心脏的“电路系统”在心室部位发生了“短路”,导致心脏跳动过快且无效。它会严重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可能导致头晕、胸痛、晕厥,甚至恶化为心室颤动,引发猝死,需要立即医疗干预。
何为“超速抑制”?
“超速抑制”是终止心动过速的一种电生理学方法。可以理解为,当心脏被一个异常的快速节律主导时,医生通过起搏器发出一个频率更高、更强势的规整电脉冲,强行“接管”并打断原有的异常节律。当这个起搏刺激停止后,心脏自身的起搏点便有机会重新掌控节奏,恢复正常心跳。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王卉
编辑:何雨杏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