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秋意浓情暖桑榆,人间重晚晴正浓。为营造关心关爱老年人、共建共享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浓厚氛围,红网时刻与郴州市民政局联合开设“郴心银晖”专栏,以笔墨光影礼赞“银发人生”。
这里有“银龄榜样”的璀璨星光,走近全国敬老爱老典型,聆听他们的温情故事,见证岁月沉淀的榜样力量;这里有“法治护老”的坚实屏障,剖析典型案例,守护最美夕阳红的合法权益;这里有“社区共融”的创新实践,探秘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幸福密码,记录城市与长者双向奔赴的动人图景。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唐哲宁 通讯员 盛晓光 郴州报道
秋意渐浓,桂花飘香。在宜章广慈医养中心的康复大厅里,72岁的李严飞老人坐在轮椅上,望着窗外摇曳的桂花树,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安详笑容。这位曾经在太平里乡小水村无人照料、饱受褥疮折磨的低保老人,如今在这里获得了专业的医疗照护和温暖的陪伴,身体正一天天康复。“这里的医生就像亲人,换药按摩从不嫌麻烦。”他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广慈“医中有养”服务模式的深厚温度。
这只是宜章广慈医养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慈医养”)用心用情服务老年群体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慈医养积极探索实践,深度融合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为区域养老事业发展树立了标杆。

广慈医养中心。
医养融合筑就幸福家园
走进玉溪敬老院活动室,78岁的五保老人曾庆里正专注地拼着积木。他指着墙上新旧对比的照片感慨:“以前墙面掉灰,现在画着漂亮的山水画,床铺软乎乎的,连拐杖都贴心地装上了防滑胶套。”曾庆里话里的变化始于2019年推行的“公建民营”改革。那年,广慈医养托管并升级改造了广慈医养中心及4家乡镇中心敬老院,构建起辐射更广的“一心四院”协同发展格局。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迫切的医疗需求,广慈医养中心创新打造“养中有医”模式,组建了一支145人的专业医护团队,确保老人小病、慢病不出院,大病、急病有通道。目前,中心入住的160位老人中,自理、半失能、失能比例2:2:6,实现了精准的分层照护与资源优化配置。
各机构进行了全面的适老化改造。楼梯加装安全扶手、浴室铺设防滑地砖、每个房间配备紧急呼叫系统。每日三餐由专业营养师科学配餐,每周定期开展中医理疗服务,每月为寿星老人们举办温馨的集体生日会。82岁的特困老人毛池柳奶奶笑着说:“这里照顾得周到,感觉比城里亲戚家过得还舒心。”

护理员与老人做游戏。
温情护理传递人文关怀
养老服务的核心是人才。面对传统养老行业转型升级的大势,广慈医养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了一批持有“老年人能力评估师”“高级养老护理员”“安全管理员”等资格的专业人才,推动服务向专业化、精细化、多元化迈进。
曹玉珊,一位曾在省、市护理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的资深护理员,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工作六年多来,她已为超过3000位老人提供了专业护理与暖心帮助。“护理员是一份能带给我巨大满足感和成就感的职业,”她动情地说,“我能通过自己的工作给老年人带来快乐,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

老人在护理员的陪伴下练习书法。
针对有特殊需要的老人,中心创新推行“药物管理+行为矫正+艺术疗愈”三位一体模式,成功让一些曾经需要约束的老人,逐渐学会了主动配合治疗。
专业的照护赢得了老人们的信赖,也慰藉了家属的心。一位姚爷爷感慨道:“孩子们有空就来看我,这里花费合理,吃住都好,身边老伙伴也多,感觉身体比在家时还硬朗了。”

老人们做拼花游戏。
智慧养老延伸服务触角
在广慈医养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实时更新着各项数据,调度员陈红霞正全神贯注地处理一条紧急呼叫信息。广慈自主开发的智慧养老平台,已整合了5000多位老人的健康档案,实现了用药提醒、紧急呼救等智能化功能。
智慧服务的便利也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在五岭镇浒口村,76岁的胡大爷通过公益服务热线,轻松预约了家庭医生上门看诊。“手机一点,医生就到家,太方便了!”他称赞道。中心还通过“智慧养老院”建设,整合多方服务商资源,为居家老人提供助洁、助餐、康复护理等12大类、78项精细化服务。
八载耕耘,初心不改。广慈医养以“医疗+护理+科技”三维融合的创新型服务体系,不仅提升了入住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为破解老龄化社会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宜章经验”,生动彰显了新时代医养产业发展的民生温度与创新高度。在桂花馥郁的芬芳中,广慈医养正继续书写着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动人篇章。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唐哲宁 盛晓光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