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21日郴州讯(通讯员 邓婷 曹渊智)“以前养护桥梁时,只知道表面病害怎么修,却不清楚钢筋构造和受力原理。现在对着实体模型一看,主筋、箍筋的分布,加密区的作用全明白了!”近日,在湖南高速集团郴州分公司郴州西收费站的“公路实体模型科普基地”,养护人员指着桥梁基础模型这样感慨道。而这座集教学、展示、培训功能于一体的科普基地,正是分公司破解一线养护管理人员“知识盲区”、提升“品牌赋能”的创新之举。
众所周知,湖南高速集团在日常运营管理中,虽已构建投、建、运、产的“四轮定位”格局,却分属着不同版块。运营单位的一线人员常年与建成后的公路实体打交道,难以知晓路基修建、路面层间结构、桥梁受力体系等“幕后信息”,成为制约病害精准处置的“看不见的知识缺口”。
为有效解决这一“痛点”问题,湖南高速集团郴州分公司提出了一个简单却高效的方案——利用实体模型还原公路建设全过程,让设计图纸、结构体系、施工环节从“纸上”走到“眼前”。
总工程师与员工自制模型展品。
说干就干!在拟定初步设计方案后,分公司立刻牵头,联合郴州西收费站、郴州西管理所的员工们自发成立“改造小分队”,在总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利用休息时间实地勘察地块、手绘设计图纸,自制模型展品。
经过数日的精心策划与打造,一座承载着专业赋能使命的科普基地日前正式建成投用。
走进科普基地,六大功能区域各具特色。桥梁实体区,梁板、墩柱的构造钢筋通过不同颜色清晰区分主筋、箍筋、加密区和锚固段,搭配说明板上的设计图纸,原本抽象的桥梁受力体系瞬间一目了然;路面结构区的玻璃箱体剖面极具巧思,5个不同的路面结构层次按照设计图纸精准还原,层间厚度、材料构成直观呈现,让养护人员对路面病害的产生机理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交通安全设施区,柔性立柱、波形板、吸能端头、轮廓标等常用设施整齐陈列,不仅标注了材料名称和用途,更清晰阐释了不同路段、不同风险等级下的布设逻辑,让大家直观掌握交安设施与通行安全的核心关联。路基防护区则系统展示了各类路基防护构件,从形态构造到功能作用,从适用场景到病害处置方法,全方位解答了养护工作中的常见疑问。
“公路实体模型科普基地”室外展示区。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路基施工场景区,挖机、运载车、摊铺机、压路机等施工机械模型按施工顺序摆放,打造出桌面“微缩工地”,让抽象的施工流程成为可“回放”的直观场景。此外,多媒体播放区通过动画形式还原路基填筑、梁板制作、隧道施工等流程,形成了全员共享的“视觉词典”,让大家清晰了解高速公路的修建全过程。
“公路实体模型科普基地”室内教学区。
“基地的建成,是为了将复杂的公路工程知识转化为直观可感的体验。它的建立让规范有了温度,让知识跨越了图纸与现场的鸿沟,为后续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筑牢了坚实的实训基础。”总工程师谢笛表示,作为弥补一线运维人员系统性知识不足的创新举措,该基地是分公司践行“知行合一,实干兴邦”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将科普资源向基层倾斜的具体行动。
下一步,湖南高速集团郴州分公司将以“品牌赋能”为抓手,系统构建有利于“队伍培养”与“能力提升”的优质生态,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与“业务能力”,为湖南高速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内生动力。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邓婷 曹渊智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