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仁县:拆危拆旧拓空间 乡村治理见实效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0日郴州讯(通讯员 谭利炳 李志军 曹霞)10月20日,伴随着机械的阵阵轰鸣,安仁县牌楼乡又一批危旧房屋在有序作业中被平稳拆除。这是安仁县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迈出的扎实一步。在此次行动中,牌楼乡共拆除老旧建筑172栋,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不仅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也为乡村发展腾出了新空间,成为安仁县全面推进“宜居、宜业、美丽、和谐”四类乡村建设的生动缩影。

牌楼乡的拆危拆旧工作推进顺利,得益于乡党委、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系统措施。当地将‘一拆二改三清’与“三清一化”机制深度融合,并以‘四定举措’(定目标、定责任、定进度、定奖补)作为支撑,确保了从摸排到宣传、从指导到激励的各环节有效衔接。更为关键的是,这项工作通过把环境整治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并经由村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增强了村民的环境主体责任意识。山口铺村祠背组村民不仅一致同意拆除全部危旧房,还主动清理附着物,并集体商议将腾退土地用于建设村民活动中心,实现从“隐患点”到“幸福场”的转变。

a9b59f654c9b0adea7d6b51247ec02e6.jpg

类似的场景也在洋际乡上演。这里没有正式会场,乡村干部与村民围坐于大树下、院落中,以“板凳会”“院落会”的形式,用乡音乡情讲解政策、倾听诉求。村民提出的诸如宅基地归属等具体问题,在面对面交流中得到及时回应。这种接地气的沟通方式,不仅消除了疑虑,更汇集了民意,形成共建美好家园的“需求清单”。

安仁县还创新推行“我的家园我设计”参与机制,在拆除前就引导村民共同谋划腾退空间的后续利用,是小菜园、小果园,还是停车场、小广场,由村民自己商议决定。洋际乡狮岭村村民老侯起初对拆除废弃杂屋并不积极,但在看到邻居将原址改造成美观的“小菜园”后,主动要求拆除,希望也能打造一片自家门口的田园景致。为巩固整治成效,县里还出台“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建设规范,并鼓励村民认领“微管家”或“责任田”,进行日常维护,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

牌楼乡与洋际乡的实践,是安仁县整体推进“四类乡村”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安仁县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切入,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提升。除大规模拆除危旧房屋外,还同步实施“厕所革命”,持续完善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保持较高水平。

2cf382dd1407991fcc189535a3b3abbe.jpg

在此基础上,安仁县着力补齐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硬化改造农村公路,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与教育医疗养老服务体系提质升级。通过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培育文明乡风、化解基层矛盾,全县连续多年获评“平安县”。同时,依托“神农药都”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中医药和特色农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村民本地就业增收。2024年,安仁县成功获评“全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

如今,行走在安仁的乡间村落,昔日破败的危旧房屋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四小园”和人气满满的公共活动空间。这场以“拆危拆旧”为突破口的乡村蝶变,其动力源自“板凳会”上汇聚的民意民心,其成效成于“四类乡村”建设探索出的科学路径——它不仅重塑了乡村的美丽“颜值”,更夯实了宜居宜业、和美发展的坚实“底气”。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谭利炳 李志军 曹霞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54/64/1536518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