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唐哲宁 通讯员 谭利炳 陈新娇 郴州报道
金秋时节,湖南安仁,这座素有“神农故郡、南国药都”美誉的湘南古县,迎来一项关乎产业发展的新探索。由国家气象局牵头,联合卫健、疾控等多部门组成的“根在基层”调研团深入安仁,实地探访“气象+中医药”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这座承载着“安仁赶分社”世界非遗与“神农尝百草”传说的农业大县,正借力气象科技,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气象融千年药韵,科技赋能启新篇
安仁县地处湘东南,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中药资源丰富,拥有中药材850种,其中规模化种植品种30余个,系湖南省首批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至2025年,该县更成功获评省级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县与林下经济重点县,中药材总面积突破30万亩,构建起以“枳壳+岗梅、黄精、仙草”为核心的“1+3+N”产业体系,全产业链年产值达35亿元。
“气象科技为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关键支撑。”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谭志伟介绍,近年来,安仁县积极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中医药产业发展全局,构建起“文化有根基、产业有链条、气象有赋能”的良性发展格局。
气象服务护全链,精准调控促增效
在神农百草园内,专业气象观测设备实时监测着区域气象与土壤墒情数据,为枳壳、黄精等对气候敏感药材提供全生长周期守护。基地负责人滕加彬介绍,枳壳喜暖湿,黄精需稳湿,在气象部门精准服务下,今年枳壳坐果率提升超20%,亩产增加15%。林下黄精则借助小气候观测和分区滴灌技术,将土壤含水量精准控制在适宜生长的理想范围。在2024年的旱情中,气象局通过精准人工增雨作业保障了10万亩枳壳园稳产,平均增产约5%。安仁县气象局整合多部门力量,利用现代化气象观测系统,分品种、分区域开展全生育期动态气象监测,为水稻、油菜、烟草及中药材等提供精准预报与服务。
产学研用强根基,智慧平台提品质
在湖南华夏湘众药业饮片有限公司,气象服务正深度融入加工环节。企业生产负责人颜丽介绍,“我们优选最优气象条件下培育的道地药材黄精,原料内在成分稳定,经过3次冲泡仍保持高溶出率;根据精准天气预报避开降雨时段,采收枳壳,降低果实含水量,提升饮片有效成分保留率,加工效率提升12%。”
安仁创新搭建“天帮忙·农机一键达”数字平台,融合实时天气预警、作业适宜度评估与农机智能调度,入选2024年全国智慧农业典型案例与“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全国示范案例。依托“安仁枳壳研究院”“中药材科技小院”等平台,构建中药材特色产业专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探索气象因子与药材品质的内在联系,助力药农提升种植水平。
品质韧性双提升,“安仁经验”显成效
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气象科技已深度融入安仁中医药产业的血脉。气象部门的精准服务贯穿于从中药材种植到加工车间的每一环节,有效规避了气象灾害风险,稳定并提升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从源头上筑牢了道地药材的品质根基。安仁县“气象+中医药”的深度融合,不仅保障了“安仁枳壳”等道地品牌的声誉,更显著增强了整个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千年药都在时代变迁中焕发出蓬勃的产业韧性。
安仁的实践证明,这条以气象服务赋能特色农业的发展新路径,为全国各地,特别是中草药优势产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安仁经验。”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唐哲宁 谭利炳 陈新娇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