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普 | 龋齿的认知与防治指南

龋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蛀牙、虫牙,是一种常见的口腔慢性疾病,是人们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在各个年龄段人群中都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和口腔护理意识的差异,龋齿的发病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虽然龋齿初期对健康影响较小,但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等严重问题,甚至影响全身健康。了解龋齿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什么是龋齿

龋齿是牙齿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细菌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逐渐腐蚀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进而破坏牙本质,形成龋洞。

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口腔细菌(尤其是致龋菌如变形链球菌)、食物中的糖类、牙齿自身的形态和结构(如窝沟较深)、口腔卫生状况以及时间因素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龋齿的发生和发展。

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儿童和青少年:乳牙和年轻恒牙的矿化程度较低,且儿童口腔清洁能力较差,喜欢吃甜食,发病率较高。

口腔卫生不佳者:不按时刷牙、刷牙不彻底,口腔内细菌大量滋生,容易导致龋齿。

饮食习惯不良者:经常摄入高糖食物(如糖果、蛋糕、碳酸饮料等),为细菌提供了大量代谢底物,增加龋齿风险。

唾液分泌异常者:唾液具有缓冲、清洁和抗菌作用,唾液分泌减少(如干燥综合征患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者)会降低口腔的自洁能力,易患龋齿。

牙齿形态异常者:牙齿窝沟较深、排列不齐,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增加龋齿发病几率。

龋齿的预警信号

龋齿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信号:

早期信号: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斑块,此时牙釉质开始脱矿,无明显疼痛,但若不及时处理,会进一步发展。

中期信号:牙齿表面出现浅龋洞,对冷、热、甜等刺激敏感,可能出现短暂的疼痛或不适感,刺激去除后疼痛消失。

晚期信号:龋洞较深,累及牙本质深层甚至牙髓,对刺激反应明显,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严重时会出现自发性疼痛、夜间痛等症状,提示可能已发展为牙髓炎。

特别注意:龋齿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而有些牙齿敏感症状也可能由其他口腔问题引起,因此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非常重要。

如何诊断与治疗

治疗原则

早期龋齿(釉质龋):可采用再矿化治疗,使用含氟药物(如氟化物涂擦)促进牙齿再矿化,阻止龋齿进展。

浅龋和中龋:去除龋坏组织后,使用充填材料(如树脂、玻璃离子等)修复龋洞,恢复牙齿的形态和功能。

深龋:若龋坏接近牙髓但未累及牙髓,可先进行间接盖髓术,保护牙髓,再进行充填治疗;若已累及牙髓,则需要进行根管治疗,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之后再进行牙冠修复。

严重龋坏无法保留的牙齿:应予以拔除,然后根据情况进行义齿修复,以恢复咀嚼功能。

预防与健康管理

一级预防(降低发病风险)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 2 分钟,使用含氟牙膏;饭后及时漱口,必要时使用牙线清洁牙齿邻面。

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避免频繁进食甜食;多吃富含钙、磷、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蔬菜、水果等),有利于牙齿健康。

氟化物应用:使用含氟牙膏、氟化物漱口液等,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对于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窝沟封闭和氟化物涂擦。

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年进行 1-2 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早期龋齿并进行处理。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

及时就医:发现牙齿表面有白垩色斑块、龋洞或出现牙齿敏感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尽早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积极治疗:一旦确诊为龋齿,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及时进行治疗,避免龋齿进一步发展为牙髓炎、根尖周炎等更严重的疾病。

龋齿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是控制其发展、保护口腔健康的关键。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应重视口腔健康,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维护牙齿的健康功能。

(作者系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李芬芳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54/50/1535840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