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5月26日郴州讯(通讯员 胡海)5月24日,由中南大学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绿色环保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湘南学院科协、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郴州科普平台、中国致公党郴州筹委会、郴州市化学学会、宜章县张永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名师工作室等指导,湘南学院自然学堂科普团队与郴州创显科普劳动实践基地承办的第七期“湘创未来·科普启智公益讲堂”开课了。此次活动以“端午”为主题,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深度碰撞,为新时代科普教育提供创新样本。
活动现场,湘南学院自然学堂成员将端午民俗置于自然科学坐标系下解读。通过深入剖析端午插艾、“躲五毒”等习俗背后的生态智慧,让参与者认识到传统民俗本质是古人对气候、物候的科学应对,实现文化传承从符号记忆到内涵理解的跨越。
在“土壤的奥秘”探究实验中,以环保回收空瓶为实验装置,引导参与者对比不同土壤渗水速率、检测酸碱度。这种将废弃资源转化为教具、“问题 - 实验 - 结论”的科学探究模式,不仅践行绿色理念,更培养了青少年的生态思维与实证能力。
纸编龙舟环节则融合传统工艺与创新设计,让参与者在动手实践中厚植文化自信。通过亲手制作龙舟,更直观地理解端午节的文化意义。利用废旧材料做手工,让小朋友养成“变废为宝”的好习惯。并且,通过有趣的手工活动还会使小朋友对传统节日和科学小实验产生好奇心:增强青少年儿童对屈原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培养文化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此次活动构建起“文化认知 - 科学探究 - 实践创造”的三维教育模型,未来,多方承办单位将继续深化合作,创新科普教育形式,拓宽科普传播渠道,搭建更广阔的科普平台,让科学精神与传统文化浸润更多人的心田,为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海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