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兴市吴春坤:双手筑爱墙 守护三代人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雷宛桦 谢菲 郴州报道

“她真不简单,要不是她,这个家早就垮了!”9月3日,在资兴市八面山瑶族乡黄金村,一提起吴春坤,村民们便纷纷围过来竖起大拇指。

64岁的吴春坤,是资兴市八面山瑶族乡黄金村人。十余年间,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照顾着白血病的外孙、患癌的丈夫及卧病在床的姑妈,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守护着三代人的生命。2025年被评为“资兴好人”。

为孙撑伞:十年掌心的“温度”

外孙轩轩,是吴春坤心尖上最放不下的牵挂。这个2010年降生的孩子,从出生起就被诊断为“二级智力残疾”,这一诊断如同一片阴云笼罩着这个家。可在吴春坤眼里,轩轩和所有孩子一样,是掌心捧着的宝贝。2016年那个夏天,“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书递到面前时,这个家几乎被压垮——孩子父亲终是选择了离开,破碎的家只剩下轩轩妈妈独自支撑。为了凑齐治疗费,轩轩妈妈咬着牙一人打三份工,从晨光熹微忙到星月满天,而照顾轩轩的重担,便沉甸甸落在了吴春坤肩上。

那天,女儿红着眼眶说“妈,辛苦你了”,吴春坤正抱着刚输完液、虚弱得睁不开眼的轩轩。她把孩子搂得更紧,指甲深深掐进自己掌心,声音却稳得像山:“轩轩不怕,外婆的背厚,能给你当靠山。”

化疗后的轩轩没胃口,她就变着花样做些可口的小点心给她吃。夜里孩子疼得哭闹,她就整夜抱着他在屋里走,拍着背哼童谣,直到把他哄睡。那眼中布满了的血丝,是她无数个不眠之夜留下的辛劳印记。

从老屋头组到乡卫生院有八里山路,每次带轩轩复查,她都把孩子背在背上。夏天汗水顺着脊梁往下淌,浸透了粗布衫;冬天冷风刮脸,她就把孩子的脸埋在自己颈窝里。后来轩轩去特殊学校上学,她每天往返四趟接送,帮他整理歪扭的衣领,擦净嘴角的饭粒。有家长问她累不累,她笑着指了指外孙攥着她衣角的小手:“你看,他需要我,我就不累。”

十年光阴,她的掌心始终带着温度——那是给孩子喂药时试的水温,是哄他安睡时轻轻拍的掌心,是牵着他走山路时掌心的汗。这温度,成了轩轩对抗病痛最坚实的力量。

与夫相守:七年病榻的“暖阳”

2018年的春天,丈夫黄召平被确诊为直肠癌、鼻咽癌,这个消息像惊雷炸响在这个普通的农家,让这个贫弱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看着丈夫黯淡的眼神,吴春坤擦了擦眼泪,默默收起化验单:“有我在,天塌不下来。”

微信图片_20250904112424_3.jpg

从那天起,她不仅要照顾外孙和丈夫,还要下地干农活,每天凌晨五点,灶房的烟囱便升起炊烟,她按照医生的嘱咐,把瘦肉和蔬菜剁成末熬出软糯的米粥喂给丈夫吃——因为丈夫有鼻咽癌,硬一点的食物吞不下。等丈夫吃完了接着又忙活外孙的早餐,而她自己常常就着咸菜啃着前一天的冷馒头匆匆果腹后就下地去干活了。

药盒上被她用红笔标满了“早8点”“晚6点”的记号,复诊单攒了整整一抽屉。每次带丈夫去医院复查,她都紧紧牵着他的手,一路上宽慰:“这次复查指标肯定会好转的,你放宽心,等病好了,咱们一起去晒谷场收谷子。”丈夫因疼痛沉默时,她就坐在病床边,絮絮叨叨讲着村里的新鲜事,哼起年轻时他爱听的瑶族山歌。

2025年4月,黄召平因脑梗死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吴春坤的担子更重了。喂饭喂药、洗漱、擦身、按摩、翻身,她像照顾婴儿般细心。夜里每隔两小时就起床查看,怕丈夫压出褥疮。“他陪我走了大半辈子,现在该我陪着他了。”七年相守,她的陪伴如冬日暖阳,让病榻上的丈夫始终揣着一份安稳。

待姑如母:一生敬老的“本分”

2025年5月,丈夫黄召平的姑妈黄存香突然病倒在床,失去了自理能力,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都需要他人照顾。黄召平看着妻子这些年被家事熬得弯了腰,心里又急又疼。他攥着吴春坤的手,声音发涩:“姑妈这辈子没儿没女,打小就疼我。现在她难成这样,咱不能不管……可我实在不忍心,再让你受累了。”看着左右为难的丈夫,吴春坤笑了笑说:“说这些干啥,多一个姑妈,不就是多添一副碗筷,多掖一次被角嘛。一家人还分什么你我。”

微信图片_20250904112424_4.jpg

可现实,远远不止多一双筷子、多掖一次被角那么简单。自姑妈接回家后,吴春坤每天要轮流照顾三个病人,三个人的饮食起居、洗漱清理全得她一人张罗。忙起来的时候,她连一口饭都吃不上。因为姑妈年纪大了,身体各项机能衰退,牙齿也全部掉光了,为给姑妈增强营养,她就把粥熬得黏黏的,把鱼肉剔得干干净净,用勺子一点点喂。

姑妈患有尿失禁,夜里隔几个小时就要给她换尿垫。有时候太累睡过头了,姑妈就会尿一身。看到她这么累,有人劝她:“自家都够难了,何苦再揽这活儿?”她憨憨一笑:“都是一家人,她是长辈,照顾她,是本分。”

在吴春坤的床头,放着三个记满字的本子:丈夫的服药时间、外孙的复查日期、姑妈的饮食禁忌。本子的纸页已经泛黄,字里行间却写满了“牵挂”。

或许是吴春坤的坚韧与善良感动了上苍,在她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外孙的白血病、丈夫的癌症竟都出现了奇迹般的好转,如今病情均已稳定。尽管现在丈夫因脑梗不能自理,外孙也因智力问题也需长期照护,但吴春坤始终坚信:只要有她的爱常伴左右,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

在黄金村的山路上,吴春坤的身影不算高大,脊背甚至有些佝偻。但她用十年又十年的坚守,为家人筑起了一道最温暖的“墙”——这墙,是用清晨的炊烟、深夜的灯光、掌心的温度砌成的,里面装着最朴素的爱,也藏着中华民族最厚重的家风。她让我们懂得,所谓“好人”,不过是把“责任”二字,融进了一粥一饭、一朝一夕里。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雷宛桦 谢菲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43/96/1525544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