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桂东县:“三办”暖民心 告别“两头跑”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通讯员 郭建东 吴建锋 郴州报道

“以前办个社保,要赶十几公里山路回寨前镇,一天就搭在路上了,万一材料不对还得再跑。现在好了,村里就能办,省下的时间我能多打半天工!”在桂东县沤菜村北旺家园安置点,搬迁户扶焱林拿着刚办好的手续,笑容里满是轻松。他的感慨,道出了众多易地搬迁群众的心声。

近年来,桂东县落实“属地办、帮代办、共治办”“三办”服务模式,让全县18个易地搬迁安置点3600余户群众不再“两头跑”,实现家门口轻松办事。

“属地办”破题:安置点设“办事窗口”,跑远路成“老黄历”

扶焱林是易地搬迁户,此前每年办医保、产业补贴等,都得回原户籍地四都镇办理,耗时又费力。

桂东属山地地形,人们居住偏远、分散,实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后,像扶焱林这样的搬迁户,原户籍地与安置点平均距离超30公里,最远的达50余公里。“办事跑远路”成了常态。

针对这一状况,桂东县主动破题,由县工作专班牵头,县发改局联合民政、人社等部门梳理高频民生事项,推出“属地办”服务,将社保、医保、救助补贴等业务权限下沉至迁入地,在安置点设立便民服务窗口。

图片 1.png

搬迁群众在安置点办事窗口办理相关事项。

“现在办啥都方便,上个月我申请民政低保,就在安置点便民站填了张表,办事员帮着上传资料,当天就提交了。”沤菜村安置点居民钟劝生说,如今,不出社区即可办理相关业务,“跑远路办事”已经成了“老黄历”。

“帮代办”:干部多跑腿,群众零跑路

图片 2.png

“帮代办”上门为行动不便的群众办“低保”。

“方书记,让你专门上门帮我办低保,真是麻烦你了!”9月12日,在沙田周江安置点,80多岁的独居老人郭喜兰拉着大水村村支书方牧忠的手,眼眶湿润。

郭奶奶因行动不便,即便业务已能“属地办”,出门对她仍是难题。方牧忠走访发现后,第二天便带着申请表上门,收集材料、按程序为她办理低保,并将办好的证件交到老人手中。

“‘属地办’解决了‘跑远路’的问题,但高龄、残疾、重病等特殊群体,连出门到便民点都难。”桂东县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介绍,针对这样的特殊群体,全县各安置点“帮代办”积极推行“上门服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志愿者等,通过定期走访,收集群众需求,建立服务台账,携带移动设备主动上门,将服务直接送到群众床边、桌边。

截至目前,全县“帮代办”队伍已为特殊群体办理各类业务 1900余件,从社保卡激活到养老金认证,从住院报销到残疾证换领,真正实现了“干部多跑腿,群众零跑路”。

“共治办”:齐抓共管,安置点变身“安心家”

“之前这护栏坏了,路过都提心吊胆,现在修好了,走在路上踏实多了!”沤江佳园安置点的居民看着新修复的路边护栏,纷纷点赞。

原来,县财政局驻增口村工作队队长郭劲锋在一次巡查中,发现了这一隐患,迅速协调相关单位、人员,及时修复了护栏。

图片 3.png

恢复如新的沤江佳园路边护栏。

这,就是桂东探索的“共治模式”:在安置点成立小区管委会、便民服务站,推选楼栋长,形成“干部巡查+群众参与”的治理格局,及时响应和解决居民身边的“小事、急事”。

如今,安置点的路灯不亮了有人修,垃圾满了有人清,哪家有困难有人解……人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显著提升。安置点成了搬迁群众的“安心家”

桂东县各安置点清晰公示政务事项清单,发放通俗易懂的“新家、新起点”办事指南。结合“送戏下乡”等活动开展政策宣讲,通过有奖竞猜等方式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奖品价值18000余元,让政策看得懂、用得上。

从“两头跑”到“门口办”,从“事难办”到“上门办”,桂东的“三办”服务模式,不仅打破了易地搬迁办事的壁垒,更让政务服务有了温度,让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在家门口稳稳升级。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郭建东 吴建锋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43/68/1530637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