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通讯员 李世武 郴州报道
“您看这发型,多精神!不用跑集镇,师傅上门免费剪,村里把‘民生清单’上的事办得比自家还贴心!”近日,桂东县普乐镇齐云山村新屋组的便民理发点前,刚理完发的村民刘顺朝对着手机镜头比划,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当天,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按照“民生清单”办实事,专程请来理发师傅,为组里老人、妇女修剪头发,现场此起彼伏的夸赞声,成了山间最“悦耳”的民生回响曲。
齐云山村山高路远,16个村民小组散落在群山之间,部分村民小组到集镇要走五六公里山路。“以前理发得等镇上赶集,我这老腿走不动,只能让儿子骑车带我去,来回大半天。”78岁的李奶奶坐在小马扎上,看着理发师傅熟练地剪发,忍不住跟旁边村民念叨,“现在倒好,‘清单’上记着我们老人理发难的事,师傅直接到组里来,剪完还帮我吹得整整齐齐,这服务比理发店还周到!”
齐云山村上井礼堂内,理发师傅正为村民免费理发。(李世武摄)
这样的“暖心场景”,正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把“民生清单”做实做细的生动写照,而清单的“源头”,源于一场场“走心调研”。
今年初,村“两委”联合驻村帮扶后盾单位县纪委监委、县委巡察办,组织干部逐户走访,把“院坝会”开在村民家门口。“晚上走夜路怕摔”“水渠堵了浇地难”“老人理发不方便”……20多条带着泥土“味”的民生诉求,被一一记进“民生清单”,更刻在了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心里。
“‘民生清单’上的事,桩桩有回应,件件要落地。”村党支部书记郭智敏拿着厚厚的台账介绍,话语里满是干劲。
很快,随着“清单”逐项推进,村里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100盏太阳能路灯沿着山路立起,点亮了16个村组的夜路,村民王大叔笑着说:“以前晚上不敢出门,现在路灯亮堂堂,散步、串门都安心,这‘清单’上的路灯,照亮了我们的心头路”;5条总长900余米的水渠清淤通水,300多亩农田喝上了“及时水”,种粮大户郭大哥算了一笔“丰收账”:“今年水稻没受旱,收成能多两成,‘清单’上的水渠,通到了我们种粮人的心坎里”;自来水工程整改完成,村民打开水龙头就有清澈的水,“再也不用一下雨就靠挑水喝,‘清单’上的事解决了,生活别提多方便”;困难家庭的漏雨屋顶修好了,行动不便的老人收到了工作队干部送来的拐杖……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村民看在眼里、甜在心里,纷纷感慨:“现在的生活‘住得暖、走得稳,心里踏实’,这‘民生清单’真是为我们办实事的‘幸福单’。”
通往齐云山村窑厂组的路灯亮了。(郭艳华摄)
而这次“流动理发”服务,更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将“民生清单”细化到“最后一公里”的具体举措。
村里特意请来的2名理发师傅,分4天走遍偏远村组,从上午9点忙到下午5点,连喝水都顾不上。“师傅手巧,还会哄孩子,我家孙子平时最怕理发,今天居然乖乖坐了半小时!”村民刘阿姨看着孙子清爽的新发型,笑得合不拢嘴。
据统计,这场“清单式”便民服务共惠及120余人次,其中六成以上是老人和孩子。活动结束后,村部的电话响个不停,不少村民在电话里反复叮嘱:“‘民生清单’要是再添这类服务,一定要提前告诉我们,我们肯定来!”
齐云山村杨家组的辣椒喜获丰收。(郭敏智摄)
“村民的笑声,就是‘民生清单’最好的‘成绩单’。”村党总支书记郭敏智望着山间错落的农房,眼里满是憧憬。他表示,接下来,村里还要围绕“让村民日子更舒心”,把‘民生清单’越列越实。壮大高山蔬菜、油茶、水产养殖、中蜂养殖特色产业,让村民腰包更鼓;持续整治人居环境,让村民住得更舒适。“我们要让‘民生清单’始终跟着群众需求走,把每件事都办在群众心坎上,让村民的笑容越来越甜,把齐云山建成人人羡慕的‘幸福村’。”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李世武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