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唐哲宁 通讯员 胡懿 郴州报道
盛夏时节,湖南省临武县武水河畔的人工湿地里,水竹芋、美人蕉等水生植物随风摇曳,形成一片生机盎然的生态绿洲。这片占地广阔的人工湿地,如同一个巨大的“绿色净化器”,正持续为武水河注入清洁水源,助力母亲河重现碧水清波的生态美景。
武水河是临武人民的母亲河,但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水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为破解这一难题,2023年,临武县启动实施“武水河临武段生态补水及沙溪河、河滨花园生态湿地水质净化修复工程”,通过科学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水环境治理的新路径。
据郴州市生态环境局临武分局副局长黄崇标介绍,该项目将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引入人工湿地进行二次净化,再通过管道输送至上游沙溪河体育公园河段,补充武水河城区段枯水期的生态流量。
“这一工程的核心是通过生态补水与尾水深度处理,修复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从根本上改善水质。”黄崇标说。
湿地内种植的水竹芋、美人蕉等植物,凭借其密集的根系网络与微生物形成协同净化机制,高效吸附和降解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经处理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有效缓解了武水河的富营养化问题。
“河流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氧气,威胁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黄崇标表示,随着武水河水质改善,溶解氧含量回升,水生生物种群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河流生态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为市民提供了更优质的生态环境。
除新建人工湿地外,该项目还包括沙溪河体育公园河段2242平方米人工洲岛植被恢复及2061平方米河滨缓冲带修复工程。今年4月全面竣工后,不仅优化了武水河的水生态环境,还缓解了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该人工湿地预计每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COD)79吨、氨氮等污染物10吨、总磷1吨。如今,武水河畔的这片人工湿地已成为临武县生态治理的亮丽名片,既守护了母亲河的生态安全,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观光的绿色空间。下一步,临武生态环境部门将加强对人工湿地进出水水质的动态监测,完善长效保护机制,确保湿地持续发挥生态净化功能。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唐哲宁 胡懿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