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以创新“关键变量”撬动发展“最大增量”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郴州报道

2025年上半年,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答卷:1-5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1-6月外贸进出口预计完成119.92亿元,同比增长16%,核心指标领跑全市及全省国家级园区。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园区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引擎的生动实践。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打造科研平台等关键举措,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正加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微信图片_20250709150941.jpg

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产业园航拍图。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博士进企”激活创新链

如何让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线上的生产力?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的答案是:打破校企壁垒,推动人才与需求“双向奔赴”。

3月20日,一场特殊的签约仪式在园区举行——湘南学院25名博士入驻湖南格瑞普、郴州粮机等22家重点企业,9名企业工程师同步受聘为高校产业导师,标志着双方产学研协同创新进入全新阶段。

微信图片_20250709152203.jpg

9名企业工程师同步受聘为高校产业导师。

“博士进企、导师进校、项目进园”工程启动后,他们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技术创新出谋划策,助力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推动企业产业升级。

同时,精心选派的9家企业工程师作为产业导师定期进校授课,将行业最新动态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今年以来,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促进高校与企业深度对接,构建“企业出题、人才答题、共同破题”的协同生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以格瑞普新能源为例,博士团队入驻后,其锂电池涂布关键技术攻关效率提升30%,预计年内可实现产业化。

此外,园区主要领导多次赴中南大学对接合作事宜,围绕产学研协同创新、零碳园区建设、综合能源投资等重点领域开展深入调研。

微信图片_20250709150928.png

6月24日,园区举办产学研合作座谈会。

6月24日,园区举办产学研合作座谈会,邀请湖南大学、暨南大学专家团队及园区企业代表等20余人参会,为企业与高校搭建起高效沟通的桥梁,现场还完成了暨南大学与立锋电子产学研项目合作的正式签约,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中试综合保险助力科技创新

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中试环节风险高、投入大,常被称为“死亡之谷”。

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积极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以中试综合保险为突破口,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

近日,湖南首单中试保险在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落地,由人保财险承保。这款保险专门针对科研中试环节,保障技术失败、设备损坏等风险,为郴州金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100万元保障。

微信图片_20250709151723.jpg


通过"保险+银行"合作模式,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保险费降低40%,贷款利息减少30%。中国银行凭借保单快速审批,仅用5天就完成100万元放款,实现"投保就能贷款"的便捷服务。

从全省层面来看,这一创新实践为科技保险产品创新提供了宝贵的“首单经验”,标志着湖南在科技金融领域取得新突破,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郴州样板”。

于企业而言,提供了更实惠的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果转化风险,也更增强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成果转化的信心,将有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未来,随着中试保险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将有更多科技企业从中受益,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的协同发展也将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动力。”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构筑创新生态沃土,打造全链条支撑体系

平台是科技创新的“土壤”。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深谙平台建设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作用,以平台聚资源、以生态促转化,构建全链条支撑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筑牢坚实根基。

中试环节作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跳板,其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创新价值能否实现。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投资2亿元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中试基地,聚焦稀贵金属生物冶金、高性能合金制备等前沿领域,有序推进11项关键技术的中试攻关。

以科力远公司为例,其“绿色提锂减渣”技术在中试基地的专业支持下,实现重大突破——锂元素回收率从原有水平跃升至90%,不仅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更创造了每年超5000万元的经济效益。

微信图片_20250709150914.jpg

园区的智能化工厂车间。

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还持续强化高能级创新平台的集聚效应,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推动创新要素向园区加速汇聚。近期,郴粮机省级专家工作站的设立,为粮油加工技术创新注入高端智力资源;湖南白银联合湘南学院申报省级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目前,园区已形成“金字塔式”创新平台矩阵:拥有柿竹园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省级平台数量达55个。这些平台各司其职、协同联动,构建起“基础研究—中试孵化—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

微信图片_20250709150921.jpg

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还推动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依托5G+工业互联网技术,园区建成全国领先的“智慧矿山”系统,实现采矿、选矿全流程智能化管控;打造多个省级“智慧工厂”示范项目,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创新永无止境,发展未有穷期。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以创新为笔,在产学研融合、金融服务创新、平台体系构建等方面持续发力,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让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持续转化为发展“最大增量”,是园区破局突围的密码,更是迈向未来的底气。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41/91/1511408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