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这里,每一寸山水都在书写独特的篇章。让我们走进“多面”宜章,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五大感官维度,深度感受宜章自然与人文特色。
宜章,这座地处湘粤赣交界的古城,自古便是南来北往的要冲。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下,湘南韵味与独特饮食在此交融,而宜章酿豆腐,恰似当地文化的味觉缩影,一口咬下,满是鲜香与历史沉淀。
关于酿豆腐的起源
关于宜章酿豆腐的起源,流传着两个有趣的故事。
其一,古时北方移民南迁宜章,因南方小麦稀缺,难以制作面食。人们便另辟蹊径,以南方常见的豆腐代替面皮,将肉馅嵌入其中,酿豆腐由此诞生,并逐渐成为宜章餐桌上的独特风景。
其二,宜章自古商贾云集,在群雄逐鹿的商埠生态里,以及注重内敛的地域文化影响下,人们认为直接展示肉类太过招摇,于是将肉馅藏于质朴的豆腐中,让菜肴兼具低调与美味,宛如宜章人含蓄深厚的处世哲学。
酿豆腐的制作
首先是选料。宜章酿豆腐选用本地黄心豆腐,切成六分厚的方块,用文火轻煎至金黄。外焦里嫩的豆腐,既能锁住馅料的鲜香,又能在汤汁的浸润中保持筋道。
随后是调馅。宜章酿豆腐的馅料,可谓包罗万象。精选猪前腿肉,搭配本地冬笋丁与干香菇末。也可根据自己喜好,放胡萝卜、白萝卜、洋葱等,荤素搭配。调料后腌制半小时以上,待肉香、素菜与酱香充分交融,再裹进豆腐皮里。
最后一个步骤是烹制。传统宜章人家会用陶砂锅慢炖,先以茶油爆香姜蒜末,再码入酿好的豆腐,兑入用猪骨、罗汉果、陈皮熬制的高汤,小火煨煮四十分钟,便可出锅了。
宜章酿豆腐的独特,不仅在于文化底蕴,更在于随四季变换的多样做法。夏日,田野间青翠的辣椒成熟,宜章人以辣椒为皮制作酿辣椒。椒的辣味与肉馅的鲜香完美融合,为炎热夏日带来别样风味。
宜章酿豆腐
舌尖的乡愁
宜章人对酿豆腐的情感,远超普通的饮食喜好。无论是春节的团圆饭,还是平日里的家常便饭,酿豆腐总能以最朴素的姿态,承载最深沉的眷恋。
当离乡的游子在异乡咬开那层金黄的豆腐皮,鲜香的肉汁在齿间迸发的瞬间,宜章的山水、老街与乡音,便在这一口熟悉的味道中徐徐苏醒。
当然,宜章美食可不止酿豆腐,蕨根糍粑、橡子豆腐、莽山黑豚肉、宜章猪脚粉等都是具地方特色的美食风味。
蕨根糍粑
蕨根糍粑:用野生蕨根淀粉制成,颜色深褐,口感软糯带微苦,蘸蜂蜜或红糖吃可中和苦味,是山区传统充饥食品,如今成了健康粗粮代表。
橡子豆腐
橡子豆腐:莽山一带的特色,用橡子果磨粉后制成豆腐状,口感爽滑微涩,凉拌时加入辣椒、醋和蒜末,解暑又开胃。
莽山黑豚肉
莽山黑豚肉:莽山瑶族养殖的本地黑猪,肉质紧实、脂肪香而不腻。既可红烧,也可切片直接蒸。
宜章梅田猪脚粉
宜章猪脚粉:猪脚炖得软烂胶质浓,汤底用骨头熬制,米粉浸满汤汁,标配酸豆角和剁椒,早餐来一碗饱足感十足。
宜章脐橙
宜章脐橙: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皮薄多汁、口感甜美,深受粤港澳大湾区市民喜爱。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何雨杏 胡用梅 张浩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