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宜章,不止一“章”丨莽山瑶歌的千年回响与新生

编者按:在这里,每一寸山水都在书写独特的篇章。让我们走进“多面”宜章,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五大感官维度,深度感受宜章自然与人文特色。

b87c0ba2af09ed58a1c4e45a246149f.jpg

在宜章县的莽山深处,生活着我们的瑶族同胞。而瑶歌是瑶族同胞生活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清晨,莽山瑶族乡西岭村,一阵清亮的歌声,在山谷间回荡:“我们这里有好山好水,欢迎大家来游山玩水……”60多岁的赵小花,一边采茶一边唱瑶歌。

C7569.MP4_20250722_173836.010.jpg

赵小花(左)教村里的年轻人唱瑶歌。

赵小花和村里的许多妇女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务农为生。她天生一副好嗓子,也爱好唱歌,唱起瑶歌来,声声动听,句句传情。

在西岭村,无论是田间劳作,还是闲暇时的聚会,都能听到赵小花的瑶歌。她说,她的瑶歌是跟村里的老人学的。

1750750850514-hc4rdjg42.png

赵桥妹教年轻人唱瑶歌。

宜章县莽山瑶族乡塘坊村村民赵桥妹虽已年过七旬,但她的声音依旧洪亮而富有感染力。她从小就对瑶歌痴迷,父辈们劳作时唱的瑶歌,成为了她心中最宝贵的财富。

瑶歌,被称为“赛过花朵的语言”,是瑶族人民的口头诗歌,承载着他们的历史、信仰和生活智慧。莽山瑶族属于“过山瑶”分支,历史上因战乱和生计多次迁徙,瑶歌便成了记录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

然而,瑶歌没有文字记载,全靠口口相传。随着时代变迁,会唱传统瑶歌的老人越来越少,许多古老的调子正面临失传的风险。

1750750841822-nr81c03ckbi.png

赵桥妹手抄歌集。

赵桥妹深知这一点。尽管她只读过小学,识字不多,但她决心把瑶歌记录下来。她向村里的长辈学习唱腔,遇到不会写的字,就向晚辈请教,实在记不住的就画个“圈圈”代替。

历时三年多,她手抄整理了20余本歌集,收录了1000多首瑶歌,内容涵盖农耕、婚嫁、祭祀等方方面面。这些歌集,如今成了莽山瑶族文化的珍贵档案。

赵桥妹不仅自己唱瑶歌,还积极向村民传授瑶歌演唱技巧,她从不保留,只要有人想学,她都尽心尽力地教。

在她的影响下,塘坊村乃至整个莽山瑶族乡的瑶歌氛围愈发浓厚,许多年轻人也纷纷加入到瑶歌的传承队伍中来。

赵桥妹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瑶乡 “刘三姐”,也成为了当地瑶家文化的 “形象代言人”。

瑶歌与盘王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盘王节是瑶族人民纪念始祖盘王的盛大节日,于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在这一天,瑶族人民会穿上节日盛装,汇聚在一起,唱盘王歌、跳长鼓舞,以此来表达对盘王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关于盘王节的起源,有诸多传说。其中一种传说是,古时瑶寨有两兄弟,弟弟与盘王之女房沙十三相爱并结婚,后因哥哥的陷害,房沙十三被迫出走,临走时嘱咐其丈夫每年十月十六日打起长鼓即可团圆。从此,这一天便成为了瑶族人民的盘王节。

另一种传说是,瑶人乘船遇险,在盘王生日这天祈求保佑后得救,为纪念此事便设立了盘王节。

在盘王节上,瑶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瑶族人民通过演唱盘王歌,将盘王的故事、瑶族的历史和文化代代相传。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充满了对盘王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莽山五指峰01.jpg

莽山五指峰

随着莽山旅游的开发,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瑶寨,被瑶歌的独特魅力吸引。当地政府也积极推动瑶歌进校园、进景区,甚至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

在莽山的青山绿水间,瑶歌已回响了千年。如今,它正以新的方式延续——从口口相传到文字记录,从深山瑶寨到更广阔的世界。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何雨杏 胡用梅 张浩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41/66/1514727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