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铸锻造新“嘉”绩① |“缝”出团圆路,“织”就产业网

编者按:湘南小城嘉禾,正以“江南铸都,锻造之乡”的底蕴书写产业转型新篇章。红网时刻新闻推出《铸锻造新“嘉”绩》系列报道带您探寻:“归雁工程”唤醒轻工巧匠返乡就业,“帮代办”服务创造企业落户“深圳速度”,以及从传统铸锻造向智能装备升级的产业跃迁。看嘉禾如何用“一根针”补强产业链,用“一颗心”激活县域经济,锻造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嘉”绩。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通讯员 邓和明 实习生 胡艺 郴州报道

清晨,嘉禾县坦坪镇的李菲,给孩子做好早餐后,来到离家不远的车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是她在广东打工时不敢想象的场景——那时,孩子只能托付给年迈的公婆,一年见不上几次面。

今年4月,李菲听闻家乡也有了服装厂,正大量招工,果断选择回到嘉禾县,成为高新区云禾服饰的一名缝纫工。“工资和广东差不多,每月5000元左右,还能天天陪着孩子,心里踏实多了。”她笑着说。

微信图片_20250730150218.jpg

李菲所在的嘉禾县云禾服饰工厂,其负责人吴云,是嘉禾女婿,在广东开服装厂达20余年,今年4月10日,在嘉禾县农业农村局招商组的号召下返乡办厂,“聊了不到10分钟,我就决定回来了。”吴云坦言,想为家乡振兴贡献一份力。

4月18日,短短一个星期,吴云在嘉禾高新区的服饰厂就开工了,近100名工人在家门口就业。“我们在嘉禾创造了‘深圳速度’!”他笑称,这背后离不开当地很多部门的大力支持。“回到这里的感觉真好,接下来我会规划把在东莞和新田的车间都搬到嘉禾来。”

微信图片_20250730131831.jpg

嘉禾县云禾服饰工厂生产车间。

嘉禾县作为“江南铸都,锻造之乡”,曾面临“产业一条腿走路”的困境。县工信局数据显示,全县10万外出务工人员中,近2万人在珠三角针织行业练就精湛技艺。“这是埋藏的‘人才金矿’。”县委县政府敏锐捕捉到,随即县里启动“归雁工程”,组建12支招商小队奔赴东莞、广州招商。

2024年4月,嘉禾县捕捉到广东丰悦针织企业正在找地方投资分厂的消息,当天县委书记何勇上午开完常委会,下午四点就赶到了东莞。“那是他第一次到我们企业招商,之后很短的时间内,又两次登门拜访。”郴州丰悦针织董事长曾柏棠说,正是这份诚意让他决定把厂投资在嘉禾高新区。

针织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嘉禾创造性地推行“总部在园区、分厂到乡镇、车间进农家”的梯度模式,让产业链像毛细血管般深入乡村。目前,全县有10个乡镇建成40多个车间,吸纳乡村数千人家门口就业。

走进石桥镇桃花源村,老村小的读书声已被缝纫机的“哒哒”声取代。20多位村民正在加工运动鞋面,村支书雷日东指着墙上的生产流程图介绍:“园区接单、镇里裁剪、村里缝制,一条龙作业。”这个由旧校舍改造的车间,去年为村集体增收5.2万元,还解决了23人就业。

这种模式背后是精准的政策设计:县财政设立3000万元转型基金,对购置智能设备补贴20%;脱贫户买缝纫机补助30%;村集体以闲置资产入股,最高可获80万元奖励。截至目前,全县盘活230处闲置资产,村均年增收超3万元。

微信图片_20250730133040.jpg

嘉禾县产业园区。

而针织企业的到来,为园区内生产针织机械的两家企业——恒胜实业和途广智能,带来新的产业活力。“选择嘉禾,就是看中这里的产业链闭环。”途广智能负责人廖华锋说,如今恒胜实业为我们提供铸件,我们生产针织整机,下游企业制作成衣,全部在3公里半径内完成,极大地减少生产成本。

微信图片_20250730133238.jpg

嘉禾高新区途广智能车间里等待出口的针织机。

如今,随着针织、制鞋等轻工业企业的加入,不仅进一步延伸了铸锻造业的产业链,同时也使园区企业更具多样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抗风险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不同类型的企业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发展生态。

对于嘉禾县来说,这些轻工业企业的意义远不止于经济层面。它们让许多家庭得以团聚,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当老百姓既能增收又能团圆,乡村振兴就有了最牢固的支点。”嘉禾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何君虎说。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邓和明 胡艺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41/74/1516668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