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当下,郴州市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路径,企业科技副总应运而生。他们作为企业从事科技创新、科技管理工作的领航人,带来了前沿技术与创新理念。为展现这一群体的突出贡献,红网时刻新闻联合郴州市科技局推出《科技 “智” 援——郴州企业科技副总风采录》系列报道,聚焦郴州各县市区企业科技副总及其所在企业,讲述他们以智慧赋能产业发展的精彩故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通讯员 丰锦 郴州报道
在湖南翔东龙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静力试验车间,一架银灰色的 XDL600 飞机正被精密仪器固定,李柏友凝视着监测屏幕上跳动的数据,眉头微蹙。这位兼具机械设计与航空制造双重背景的科技副总,正带领团队攻克飞机静力试验的关键节点。从日企五金模具研发到执掌轻型运动类飞机的技术革新,李柏友的职业生涯恰与中国低空经济崛起的轨迹交相辉映。
跨界深耕:从机械专家到航空尖兵
2004 年,湘潭大学机械设计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的李柏友踏入制造业时,未曾想过二十年后会成为国产轻型飞机研发的核心力量。在日企五金企业的五年,他练就了精密模具设计的 “火眼金睛”;普利司通生产总管的经历,让他深谙精益生产的精髓;无人机企业的历练,则为他打开了低空装备制造的大门。
2019 年加入湖南翔东龙后,李柏友完成了职业生涯的华丽转身。从计划工艺主任到代总经理兼科技副总,他全程参与 XL100 飞机的静力试验与适航取证,亲手核对上千张图纸,主导数十项专利申报。“每一个螺栓的紧固力矩都关乎生命安全。” 他常对团队强调,正是这种源于航空工业的严谨性,让 XL100 成为湖南首款获得型号合格证(TC)和生产许可证(PC)的轻型运动类飞机。
2024 年,低空经济迎来爆发式增长,行业人才缺口凸显。在公司核心管理层接连离职的危急时刻,李柏友临危受命,身兼数职稳定大局。“当董事长把担子交给我时,桌上正放着刚获批的 XDL600 静力试验方案。” 他坦言,这份信任背后是对湖南航空制造业突围的责任。
技术突围:破解航空制造 “卡脖子” 难题
走进翔东龙的生产车间,XL100 飞机的尾翼组件正在组装,而隔壁的设计室里,工程师们正为 XL100-B 的发动机选型争论不休。“原装机载发动机价格大幅上涨 ,再不更换就面临停产风险。” 李柏友指着成本核算表解释,这正是他上任后主导的头号工程。
作为科技副总,李柏友的日常被项目节点填满:清晨审核 XDL600 的静力试验数据,午后主持发动机供应商评审会,傍晚研讨 XL100-B 的成本控制方案。他建立的三级审核制度,确保每一份图纸从设计到生产都经过力学分析、工艺验证和成本核算三重把关。 这种精打细算,源于他在日企积累的成本控制意识。
在他的推动下,公司构建起 “研发 - 试验 - 取证” 的闭环体系。XDL600 飞机静力试验进入关键阶段,每隔两小时就要记录一次结构形变数据;XL100-B 项目已筛选出 3 款替代发动机,正在进行台架测试。“航空制造没有捷径,必须用数据说话。” 他办公室的白板上,密密麻麻标注着二十多个关键节点的完成时限。
产学研协同:架起蓝天与校园的桥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云端服务器里,存储着翔东龙飞机的三维建模数据;西北工业大学的实验室中,师生们正对 XDL600 的机翼强度进行仿真计算。这是李柏友主导构建的产学研生态的生动写照。
“高校的算力资源和理论储备,正是企业研发的短板。” 他介绍,通过 “技术外包 + 人才互培” 模式,南航为 XL100 提供了整机气动布局计算,西工大完成了关键结构的强度分析,而翔东龙则为两校提供实习岗位。这种合作结出硕果,公司 多名技术骨干通过在职学习获得硕士学位,XL100 的适航取证周期得到缩短。
人才造血:构建航空人才 “培养皿”
“小周刚从西工大进修回来,现在能独立完成起落架设计了。” 李柏友指着图纸上的签名欣慰地说。在他设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员工可通过 “内部竞聘 + 外部深造” 双通道晋升:研发岗位实行星级认证,从助理工程师到总设计师分为 5多个等级,对应不同的薪资和项目权限。
这种机制让装配车间的技工小王成长为工艺主管。“公司报销了我在南航的进修费用,现在能看懂三维建模图纸了。” 小王展示的工艺改进方案,使机身铆接效率得到提升。目前,公司已有多名员工通过该体系实现岗位晋升,解决了技术人才流失问题。
面对行业人才争夺战,李柏友有自己的坚持:“与其高薪挖人,不如自己造血。” 他主导的 “翔鹰计划” 与三所高校建立定向培养机制,去年入职的应届生中,已参与到 XL100-B 的研发中。
低空展望:绘就郴州航空产业蓝图
“到 2030 年,郴州应该有完整的通航产业链。” 站在公司楼顶眺望,李柏友勾勒着发展愿景:2 吨级物流飞机批产后,紧接着是电动飞机研发,最终实现垂直起降机型的突破。这个规划已写入公司发展纲要,而他更关注的是产业生态的培育。
在他看来,郴州发展航空产业有独特优势:“稀土、石墨等矿产资源是航空材料的宝库,现有通航产业园已有 10 年基础。” 他建议政府加大人才政策力度,从住房、教育到医疗构建全周期保障,同时引进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当这里有十家航空企业时,人才会像候鸟一样飞来。”
采访结束时,夕阳为 XDL600 的机身镀上金边。“看,结构形变稳定在允许范围。” 李柏友的笑容里,有工程师的严谨,更有创业者的豪情。这位蓝天逐梦人深知,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是湖南航空制造业向天空迈出的坚实一步。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丰锦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