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哲学里的郴州丨一碗郴州粉:千年烟火味,万里产业路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郴州报道

7月18日的郴州,空气里飘着米香与辣椒的酣畅。郴州国际会展中心内,一口口大锅滚着高汤,师傅们手腕翻飞,雪白的米粉在沸水中起舞,捞起、码料、浇汤,动作行云流水。

“郴品郴味‘湘’当有味”湖南(郴州)米粉邀请赛暨郴州市米粉烹饪技能竞赛开幕。(何雨杏 摄)

当天,“郴品郴味 ‘湘’当有味”湖南(郴州)米粉邀请赛暨郴州市米粉烹饪技能竞赛在这里举行,来自全省102家米粉名店的烹饪高手同台竞技,一场味觉与技艺的碰撞激情上演。

在湖南人的饮食基因里,米粉从来不只是果腹之物。从长沙的扁粉到常德的圆粉,从衡阳的卤粉到郴州的鱼粉,每一根米粉都浸润着独特的水土气质。而在郴州这个“米粉江湖”里,各派高手各显神通。

论资历,栖凤渡鱼粉是当之无愧的“盟主”。相传三国时期,庞统行至栖凤渡,渔家以鲜鱼煮粉相赠,其味鲜辣,遂成佳话。如今的栖凤渡鱼粉,仍恪守“活鱼现杀、骨汤慢熬”的古法,汤色红亮,配上豆油,一口入喉,鲜辣香直冲味蕾,让人欲罢不能。

活动现场粉香四溢,大众评审打分。(何雨杏 摄)

但江湖从非一家独大。杀猪粉则似“隐世高手”,以“鲜”破局,凌晨现杀的猪肉、猪杂,连血旺都带着余温,与米粉同煮,撒把葱花便是极致的淳朴。

华塘砍肉粉。(周峰 摄)

作为“后起之秀”,华塘砍肉粉宛如“豪侠”。现砍现炒的五花肉油脂丰盈,配上酸豆角的脆爽,补足一早的能量。

宜章猪脚粉像位“温婉大家”,十二小时卤制的猪脚胶质丰盈,软糯缠绵;水煮肉粉则剑走“爽”字诀,瘦肉片滑嫩,汤头清亮,清爽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郴品郴味‘湘’当有味”湖南(郴州)米粉邀请赛暨郴州市米粉烹饪技能竞赛一等奖上台领奖。(何雨杏 摄)

此次活动吸引郴州70多家米粉名店参与,极大展现了郴州米粉的多样风味与独特记忆,让“郴州米粉”符号更鲜明。同时,吸引了省内外的食客、行业从业者及媒体目光,短短三天万名游客来展会品尝,不仅带动了赛事期间餐饮、住宿、旅游等消费,也让更多人走进郴州、认识郴州。一位常德牛肉粉的参赛店主说:“郴州人嗦粉的热情很高,我们根本煮不赢。”

一碗粉,藏着郴州的历史与文化,也凝聚着郴州人的情感与记忆。据行业协会统计,预计郴州每天要消耗20万公斤左右米粉——这意味着,每个郴州人平均每周要嗦两碗粉。

这口粉也是在外游子永恒的眷恋。从郴州走出的青年作家刘同,在他的作品《一个人就一个人》中提到,每次回家乡都会去火车站吃鱼粉,特别怀恋凤姐的鱼粉,汤底鲜美且料足,不加味精,一碗下肚幸福感满满。

粉香不怕巷子深。白露塘杀猪粉,为了这一口鲜,许多食客不惜千里迢迢赶来。“除了本地人,还有很多游客过来吃,吃完再到高椅岭等附近景区游玩。”店主李春平介绍,他们几乎从早煮到晚,每天七八百碗,高峰期达上千碗。

微信图片_2025-07-21_225143_778.jpg

杀猪粉。

邻近网红打卡点裕后街的一家筒子骨粉店,每天卖出两千余碗粉,光筒子骨就要炖掉500根。“很多广东等地游客在裕后街玩了后,就来店里嗦粉,这种占比近三成。”店主何小华介绍。

栖凤渡鱼粉发源地,瓦灶村因鱼粉而声名远扬。依托西河乡村振兴示范带,苏仙区深入推进非遗研学劳动项目,建成栖凤渡鱼粉传承基地,通过“研学+文旅”的融合模式,“瓦灶鱼粉”升级为文化之旅的符号,每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

此活动之前,郴州还通过举办各类米粉文化旅游节,将米粉与当地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比如,栖凤渡镇的凤楚传奇鱼粉基地已成功举办多届鱼粉文化旅游节,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郴州米粉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成为镌刻着城市记忆的文化符号。它既是本地人的“乡愁”,也是外地人认识郴州的“纽带”。以味为引,游客从舌尖体验延伸至对城市文化的探寻,“嗦粉之旅”已成郴州文旅新名片。

小特色成就大产业。在郴州,一碗米粉串联起城乡脉动,更织就了一条贯通一二三产的产业链。

栖凤渡鱼粉速食产品。(何雨杏 摄)

栖凤渡鱼粉便是鲜活注脚——清晨的稻田里,农户忙着收割专供米粉的优质籼稻;东江畔的鱼塘中,鲜鱼正等待成为汤底的灵魂;加工厂里,传统工艺与现代设备碰撞,将大米磨浆、蒸制、晾晒,再配上秘制鱼酱,封装成一箱箱速食鱼粉。

这碗粉从田间到车间,从灶台到货架,让3万从业者有了生计,更撑起15亿元产值的产业底盘。

栖凤渡鱼粉的蜕变,是郴州米粉“破圈”的代表。曾经只在本地街巷飘香的美味,如今通过真空包装、冷链物流,走进全国商超的货架,甚至登上跨境电商的清单。

湖南凤楚食品企业,把非遗工艺转化为标准化生产,开发出自热鱼粉、礼盒套装,让海外华人能一键下单家乡味,也让外国食客透过这碗粉读懂湘南的烟火气。

产业链的延伸,让“地域特色”变成了“全球生意”。乡土与世界在一碗汤里握手,传统与现代在一口辣中相逢。

“上游联动万亩稻渔种养基地,中游壮大精深加工集群,下游融合电商、文旅打造消费新场景。”郴州市米粉协会会长胡建华说,从街头小摊到产业集群,郴州米粉正向着百亿目标加速奔跑。

游客因一碗粉而来,农户因产业链而富,城市因特色产业而兴。千年烟火味,在传承与创新的辩证中焕发新生,让舌尖上的记忆走出了万里产业路,更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41/65/1514494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