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桂东县青山乡用“红纽带”连心富民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郭建东 罗茜 郴州报道

“去年的黄柏卖得好,不能让这块滑坡山地光秃了,可以补种几十株种苗。”在连接宋家和彩洞的村道旁,老郭正在补种着黄柏苗。

近年来,桂东县青山乡以党建为引领,用“红纽带”将乡党委政府、村组干部和千家万户紧紧相连,做乡村治理的“主心骨”,让干群的心越贴越近,积极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组织沉下去,责任扛起来

青山乡创新构建“乡党委—村党支部—片长—组长—邻长”五级联动机制,将“红纽带”延伸至每家每户。片长管片、组长包组、邻长联户,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心中有责任。

去年7月,一场突然而来的强降雨,引发青山乡域山体滑坡、房屋倒塌、道路中断、产业受损等险情。“三长”冲锋在前,排查风险点50余处,转移群众587人。

风雨横行,道路中断,乡邻生活受阻,熟悉山路的罗家村邻长姜建科,肩挑背扛为乡亲运送物资,被村民称为“活地图”。“多亏了建科,要不那几天真难熬!”村民们提起他,满是感激。

风息雨歇时,“三长”又带领200多名村民抢修水毁道路、桥梁和供水管道,节省维修资金100余万元。

图片1.png

“红纽带”开展防溺水巡查。(罗茜 摄)

服务送上门,温暖聚民心

“红纽带”好不好,群众感受最真切。

针对山区夏季易发山洪、溺水问题,党员带头组建“红马甲”巡逻队,对重点河段、山塘、低洼地加强巡查,检查救生设施,入户宣传防溺水、避山洪知识,筑牢安全“防护网”。

“看到河边那群‘红马甲’,心里就踏实!”宋家村村民李爱华的话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图片2.png

“三长”走进田间地头宣讲防溺水、避山洪知识。(郭步升 摄)

青山乡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写入村规民约,统一提供场所和办事标准,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三年来,全乡累计为群众节约开支60多万元。宋家村村民郭人斌家有喜事时,就是在村里的公厅里操办的。“村里公用厅堂啥都有,邻里搭把手,省时省力又省钱,再不用硬撑排场了!”郭人斌深有感触。

“红纽带”深化“党员联系到户、民情走访到户、政策宣传到户、产业对接到户、精准服务到户”工作法,深入村组农户,拉家常、问需求、解难题。“三会一课”“农家夜话”等平台搭起干群“连心桥”,“红纽带”更成为了民情民意“直通车”。“有困难就找‘红纽带’,他们真管事、能办事!”彩洞村村民陈小文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共同感受。

图片3.png

农家夜话共商产业发展大计。(崔健 摄)

联动兴产业 铺就致富路

在青山乡,党员种植大户担任“产业片长”,更加入“红纽带”队伍。他们为群众提供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从选种、施肥到病虫害防治,全程跟踪。他们还积极对接市场,为群众寻找销路。在他们的带领下,群众标准化种植黄柏、岗梅等中药材,灾后补种面积达200亩。

“三长牵头+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有效的对接产销,催生了今年青山乡500万元的药材订单。

邻长罗建怀不仅自建千亩药材基地,还成功带动10多户乡邻共同发展,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

彩洞村还挖掘红色资源和瑶族文化,建设村史馆、特色文化彩绘墙,打造特色村寨,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目前,青山乡中药材年综合产值达1.3亿元,杉木、油茶、蜂蜜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红纽带”全民致富路上越发红艳。

困难面前,“红纽带”冲锋在前;乡村治理,“红纽带”带头践行;兴产业树新风,“红纽带”更是充满活力。“红纽带”守护平安,温暖人心,激发动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为青山乡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郭建东 罗茜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41/55/1511886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