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晓露 通讯员 王健 郴州报道
在资兴市,提起公益事业,大家总是能想到“公益达人”杨琼英。无论是在敬老院,还是在留守儿童家中,只要是志愿服务活动,总能看见她穿着红马甲的身影。
今年52岁的杨琼英是资兴市志愿者协会会长,2007年6月单位破产后,她下岗不落志,开启了公益之旅。2009年她发起成立资兴市志愿者协会,以帮扶弱势群体、传播公益精神为准则,带领团队开展敬老助孤、扶贫帮困、助学助残、文明环保、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2600余场,服务时间超过13万小时,筹集爱心资金500多万元,累计帮扶群众逾万人。
扛起公益事业,聚起爱的队伍
2009年6月,因为一次偶然,杨琼英临时发起了一次到医院开展志愿服务的活动,得到了7名素昧平生的爱心志愿者积极响应。同年7月,8名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汇聚在一起,组建了资兴市志愿者协会。10多年来,在杨琼英的带领下,协会由最初的8人发展到千人,常年参与志愿活动者2000多名。
随着国家对社会组织的重视,公益领域不断正规化,作为会长的杨琼英深知,仅凭热情是无法长久持续下去,固步自封只能将团队带入死胡同,只有不断充电,“走出去,请进来”,才能让团队健康有序发展,志愿服务才能做得更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
为了扛好资兴公益这面大旗,杨琼英自费1万余元,带领骨干到河南、长沙、岳阳、广州等地参访优秀公益组织,学习志愿者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并引进全国知名公益平台项目。在他们的努力下,目前,服务老人的“十方缘爱与陪伴”项目和关注儿童的“公益小天使”项目已落地资兴,该机构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慈善发展蓝皮书》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指数组织。
关爱留守儿童,扬起爱的风帆
位于资兴市东江街道的郴州冶炼厂破产后,大批下岗职工外出打工,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成了家长最担心也最操心的事。同是下岗职工的杨琼英,决心做点什么让这些昔日的同事在外安心工作。
“要想让孩子们不乱跑,就要有能吸引孩子们的事情可做。”杨琼英找到社区领导,建议腾出一间房子作为“留守儿童之家”,并广泛发动爱心捐赠,设立了“扬帆图书角”。为了让孩子们度过愉快的周末,杨琼英组织志愿者协会和市团委携手开展“伙伴领航站”“七彩小课”等志愿服务活动。每年暑假,杨琼英都会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暑假夏令营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资兴人文地理教学,进行交通消防安全、防溺水安全教育等。每到传统节日,她还会组织孩子们做元宵、包饺子、粽子、猜灯谜、做手工。
小玉是社区里一个特殊的孩子,7岁时因车祸导致高度截瘫,母亲也在车祸中不幸去世,年幼的小玉因此变得孤僻,不爱与人打交道。2017年小玉因患败血症住进了资兴市第一人民医院,杨琼英就像母亲那样,三天两头往医院跑,早晨煮养胃的小米粥,中餐做小玉爱吃的食物,买她爱吃的零食和爱看的书籍。杨琼英还经常给她讲笑话逗她开心,教她做人的道理,给她按摩,侧身,擦洗身子,帮助小玉做康复训练。经过1年多的悉心照顾,小玉脸上的笑容多了,身体也在慢慢康复。
投身敬老助困,谱写爱的奉献
在资兴唐洞街道永丰社区,生活着一批原郴州地区磷肥厂的退休工人,磷肥厂高峰期有1200多名职工,为资兴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丰收作出过重要贡献。2007年工厂改制以后,厂里的退休下岗工人及家属1000多人划归到了永丰社区管理。为了服务好社区老人,杨琼英多次组织队伍进家入户谈心拉家常,去聆听老人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并在节假日举办了“中秋月圆 情暖夕阳”“孝行天下,情满永丰”重阳百家宴等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与关爱。
今年81岁的伍奶奶一直是杨琼英的牵挂,伍奶奶是社区里比较特殊的一位老人,几年前女儿和老伴接连因病离世,给年迈的奶奶带来了不小的打击,杨琼英看着心疼不已,后来她就一直把奶奶当作自己的母亲,悉心照料。“她太好了,每年过春节、过生日都到我屋里来看望我、安慰我,她什么东西总想到我,每次回来看到我都要抱着我,就像我的亲女儿一样。”
杨琼英还积极开展关爱特殊群体活动。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当她得知许多轮椅朋友希望去看看郴州的美景,但又因为腿部残疾,只能蜗居在家时,杨琼英和志愿者积极策划,克服重重困难,将他们一个个从家里接出来,买好保险,扶他们上车、下车、坐游船、参观景点,让他们领略了东江湖的静美和苏仙岭的壮美,大家置身于郴州的美丽山水中,激动不已,不断向志愿者们表示感谢。
杨琼英常说:“当我燃起一支蜡烛,我只能照亮一个房间;当我燃起一批蜡烛,我就能照亮一栋大厦。我要用自己的行动引导更多的人燃起无数支蜡烛,一起来照亮整个资兴市!”杨琼英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承诺:公益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何晓露 王健
编辑:何雨杏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