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周蕾 通讯员 姚小珍 郴州报道
莽山,林海莽莽,壮丽秀美。
仔细聆听,或有山高石怪的窃窃私语,飞流直下的磅礴撞击,亦或有飞禽走兽的嬉戏打闹,一一入耳,在脑海中奏响了一天然乐曲。
莽山下,莽山民族学校里,稚嫩童乐声声悦耳。与大自然合奏,绕高山数千米,传唱佳话。
2018年,现郴州市宜章县莽山民族学校支教老师宋嗣东,独自一人从广东来到莽山瑶族乡义务支教,七旬退休教师从此扎根深山,点亮山里娃的音乐梦。
莽山的孩子,组建起了民乐队,追寻着自己的音乐梦想。莽山的“百灵鸟”,再添新生力量,奏响万千世界。
情系瑶乡义务支教
1977年宋嗣东作为知青下乡到莽山任教,一年后调往宜章一中任英语教师,1996年调往广东顺德桂洲中学任职英语教师,2011年退休。尽管当时只任教了一年,但这里淳朴的民风却令他印象深刻。
因为当时买东西只能凭票购买,一到周末,学校食堂不开餐,宋嗣东就犯难了。有的学生看他没有地方吃饭,就邀请他去自己家里吃饭;没地方买菜,就从自家地里薅一把青菜给他。
退休后,他依然想念这一片热土。2017年宋嗣东在宜章的学生组织聚会中,聊起当年的岁月,感慨很深。期间到莽山旅游时,他刚好遇到了原莽山民族学校的校长赵长军,随后他叫来了现莽山民族学校的校长黄世康。
在聊天过程中,黄世康校长说他想到县里面的老年大学请几个老师来教,但是老年人过来不方便,好像没有人愿意来,恰好宋嗣东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
宋嗣东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喜欢乐器,初中时便加入了学校的音乐队,经常下乡参加演出。分配到莽山工作,也是为了能带队参加县里的文艺汇演。
宋嗣东一直很怀念在莽山的岁月,在得知莽山十分缺音乐老师后,2018年8月,他放弃高薪返聘的机会,离开舒适的城市,扎根大山深处,走进深山义务支教。
传承瑶族文化 点亮音乐梦
2018年宋嗣东到校熟悉情况后,有一个没有老师愿意带的班级,他主动请缨承担英语教学任务并担任班主任。
当年10月,莽山民族学校民乐队正式成立。年近七十的宋嗣东顶着一头白发,每天活跃在莽山民族学校,以学校为基地,培养音乐人才,传承当地文化。
莽山民族学校建在落差几十米的山坡上,条件比较艰苦,登上268级石阶才能到教室,而宋嗣东的音乐教室在最后面。年过七旬的宋嗣东患有关节炎,每次去上课都要提前半个小时出发,每爬几十阶台阶就要休息一下,每天上课至少往返两次,每天爬上爬下实属不易,但宋嗣东并没有因此减少音乐课程的开设。
走进音乐教室,里面摆满了各种乐器,有小提琴、大提琴、二胡、笛子等,这些乐器有的是学校配备的,有的则是宋嗣东自掏腰包购买的,有的是2020年央视《开门大吉》栏目组音乐梦想教室捐赠的,还有的是通过宋嗣东的同学送的。
每天午饭、晚饭后和大课间活动时间是宋嗣东的音乐教学时间,“这样不占用课堂时间,又可以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宋嗣东说。在任教的时间里,他经常深入到少数民族聚居地了解当地居民的风采,还采集了不少民间的音乐,舞蹈等等,将瑶歌、瑶舞融入音乐教学。宋嗣东还编了一个花棍舞,到县里进行了文艺汇演,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和鼓励,并获得荣誉。
支教近5年来,他不要一分工资,自掏腰包为学生购置音乐器材,他用自己的一腔热诚和爱,用心育人,严谨治学,让大山里的希望之花,得到知识的灌溉。
“回到年轻时工作过的大山里,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发挥教学余热,我觉得很充实。”宋嗣东的内心很简单,想趁现在身体还不错,多做点事情,至于支教到什么时候,他说:“只要我干得动、走得动,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周蕾 姚小珍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