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阮华通 杨子剑 江显仪 郴州报道
荒野变绿野,草地变营地,废洞变游洞,小溪变钓场,走进飞天山镇宝安岭村六寨沟,只见森林原野,露营烧烤,山地越野,炊烟袅袅,流水潺潺,人头攒动,映入眼前的是一目目赏心悦目的乡村旅游景象。这是苏仙区飞天山镇宝安岭村大力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引进中省壮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和推动乡村旅游,乡村“数质”“气质”“颜值”和“价值”不断提升。
政府牵线搭桥,成功申报项目。1年前,同样的位置,同样的美景,宝安岭村民的心情却大不一样。据了解,宝安岭村是一个散居在高山大岭的瑶族村,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辖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497人,人均耕地不足0.2亩,经济相对薄弱。2023年,宝安岭村围绕建设成为“休闲观光、生态宜居、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自然生态度假村,主动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招商引资,在上级党委政府、区委组织部及相关单位的大力协调支持下,为该村积极申报了专项项目资金。2023年9月,该村成功获批该年度中省壮大集体经济扶持项目资金50万元,为村里的产业振兴和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希望。
部门齐心协力,全面推进项目。为切实发挥集体经济扶持资金效益,让中省壮大集体经济扶持项目资金50万元用在实处,发挥“造血”功能,该村采取组织干部走出去参观考察项目,请进来让意向开发商协商等方式,多措并举进行了招商引资。该村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生态景观,以及便利的交通优势,把乡村振兴之生态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深度融合,共同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力争打造一个全区最大的文旅综合体。通过与广东中康文旅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了20次沟通协商,终于签订项目合作协议。项目建设中,区级各级部门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从路径、资金、项目、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了支持。如区委组织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仅给予政策和技术服务支撑,而且派出了驻村工作队进行力量支持,区文旅广体局对项目建设项目进行了旅游业务指导,区发改局为投资方在注册运营及登记备案提供支持,宝安岭村积极协调租地征地矛盾,飞天山镇政府多次召开协调会统筹推进。由于各部门的携手联动,解决了该项目建设中用地用水用电的瓶颈和困难,推动了该项目建设顺利施工,共同绘制乡村振兴精美蓝图。
注重因地制宜,精心打造项目。乡村要振兴,做好顶层设计是关键。飞天山镇结合宝安岭村的特色,与运营公司进行深化旅游规划,充分将六寨沟的地形地面貌、森林植被、河流溪水、矿山溶洞等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该村坚持环境整治与原生态景观相结合,注重瑶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保持乡土气息,营造乡愁乡韵,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项目规划建设慢慢成为现实。为彰显地域性,展示当地文化,该村特意取名为六寨沟飞天秘境项目。项目分三期开发完成,包括一期露营基地、二期住宿综合体、三期康养民宿集群,预计项目总投资2.1亿元。通过努力,目前一期“六寨沟飞天秘境”营地基本建设完成,包括太空舱住宿、帆船帐篷住宿、球幕帐篷住宿、露营区、儿童水上乐园、天幕烧烤区、露天电影、奶茶冷饮、露天DJ、餐饮、棋牌、“3D”影院、山地越野车、钓鱼场等等设施业态。虽然处于试营业,但是吸引着大量游客打卡消费。
采取村企合作,壮大集体收入。为让群众享受乡村旅游发展的红利,由村委、组级、村民与湖南六寨沟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三者各负其责、互惠互利,最终实现经济共赢。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劳务用工大都是使用本地村民,营地运营的管理人员也优先从村民中聘请,项目运营后将为当地村民提供20个就业岗位。为推动乡村旅游产品业态,营区将开设助农集市,提供统一摊位,方便当地村民销售农副产品。同时,宝安岭村委会与公司采取“保底+分红”的形式进行合作,按照扶持资金要求年收益不低于8%的标准,一年保底收入有4万元。在此基础上,还按照运营公司销售额比例提成,有效地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阮华通 杨子剑 江显仪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