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行走红三角 奋进小康路③郴州:“老区+氧吧”,特色小康路

红网时刻5月23日讯(记者 胡用梅 实习生 周蕾)“随采访团来到郴州,第一感觉是山清水秀、环境好,其次是第一次听到像'一张借据''半条被子'这些感人的红色故事,非常感动。我作为一个港媒,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些故事讲给港澳青年们听,让他们了解更多为建立新中国大家所付出的努力,激励年轻人要珍惜现在的生活。”5月21日-22日,当“行走红三角、奋进小康路”主题采访团探访郴州汝城县、桂东县后,来自香港商报的记者李芳说。采访团从韶关出发,历经赣州而后到达郴州,来自粤赣湘三省的主流媒体深入探访三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和卓有成效的小康奋进之路示范区。

延寿瑶族乡青石寨核心展示园.jpg

延寿瑶族乡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青石寨核心展示区

沙洲瑶族村“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jpg

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

红色热土、革命之乡

“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纪念碑389个台阶,纪念红军烈士墓389个烈士。”5月21日,在汝城县延寿瑶族乡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青石寨核心展示区红军烈士墓前,延寿瑶族乡官亨村党支部书记胡炳灯说。1934年10月29日至11月13日,中央红军过境汝城,浴血奋战、勇往直前,进行大小战斗20余次,攻破碉堡100多座,伤亡9700余人,在汝城人民倾力支持下,成功突破了第二道封锁线。在这里,毛泽东、朱德联名发布了《出路在哪里》宣言书,中央红军打响了仙人崖、延寿圩、狮形岭、青石寨等阻击战,发生了一张借据、七勇士跳崖等感人故事,留存有青石寨阻击战战壕、工事及指挥所、战时救护所、红军烈士墓、长征步道、百姓送粮点等遗址。

为弘扬伟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汝城县委、县政府科学规划,对展示区内的遗址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建有借据珍藏室、 “一张借据的承诺”专题陈列馆、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纪念碑、红军烈士墓、拥军广场、“一张借据”和“同志们,跟我上”雕塑、长征步道等设施。

胡炳灯介绍,延寿瑶族乡原是省级贫困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帮助下,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2020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7户458人全部脱贫,人均年收入达到1.6万元。去年9月建成并开放青石寨红色基地后,带动了延寿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大大扩展了村民的就业方式,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

桂东第一军规广场.jpg

桂东第一军规广场内陈列馆

采访团在桂东县金洞村了解民宿发展情况.jpg

采访团在桂东县金洞村了解民宿发展情况

天然氧吧,康养致富

“我们村现在有80多家民宿,最多可接待4000多人,但是到了暑假还是一房难求。”据金洞村党支部书记罗志红介绍,每到暑假,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金洞村避暑,大部分是退休老年人来这里长租。

金洞村位于郴州市桂东县沤江镇,是全县农村旅游示范点、远近闻名的健康长寿村。桂东县平均海拔为890米,2012年9月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中国之最——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县”。近三年来,到桂东休闲避暑、康氧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一度出现“井喷”现象,每到6至9月,多现“一房难求”境遇。

“我们家民宿共有27间客房,目前已经预订出去了一半,每年6月底至9月,几乎爆满。3个多月可挣20多万。”金洞村村民罗鹏开心地说。罗鹏曾是一名公职人员,2015年金洞成了众人追捧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后,他辞去公职,回家开了一间名为“田心阁”的民宿,接待前来休闲的游客。

近年来,桂东县投入资金对金洞村的环境进行徽派风格改造,坚持文旅融合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康氧旅游高地。在旅游民宿的带动下,桂东康氧旅游风生水起,乡村振兴步伐有序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得到了改善,旅游民宿成为了桂东县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近三年全县旅游民宿产值平均每年达1.3亿元,旅游带动贫困户直接脱贫达到1.8万人,直接带动贫困人口人均增收800元以上,间接推动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 用梅 周 蕾

编辑:周蕾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2021/05/22/939169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