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何林华 王世军 郴州报道
2019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郴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来,郴州市水利局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年有势头、两年有看头、三年有突破”的要求,紧扣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主题,以治水、护水、节水、用水“四水联动”为主线,围绕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产业、水文化,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勇当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排头兵,为实现郴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8年3月完工蓄水后的桃源水库。(资料图)
除险加固完工后的邝家一库。(资料图)
节水优先保障民生水安全
近年来,郴州市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先后完成青山垅、莲塘、盘江等7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16万亩,新增年节水能力2046万立方米。创建餐饮酒店、选矿冶炼等高用水行业省级节水型企业15家,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被确认为“第一批省级节水载体”。创建市委机关、市政府机关、东田金湾小区等省级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小区32家。创建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等市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14家。郴州技师学院与湖南水务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的全省第一个合同节水示范项目全面完工。市、县两级12个水行政主管机关全部成功创建水利行业节水机关。苏仙区2019年、2020年先后成功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嘉禾县2020年成功创建省级县域节水型社会,桂阳县2020年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嘉禾县泮头灌区被初步认定为省级农业示范性节水载体。
近年来,郴州市努力补齐水旱灾害防御短板,新建了宜章县莽山水库、北湖区江源水库、桂阳县桃源水库、汝城县溪头水库、苏仙区来洋洞水库等一大批水源工程。莽山水库、毛俊水库等灌区的骨干工程进展顺利。临武县长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式开工,7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陶家河治理等17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全面完工。2020年未,全市共建成达标堤防470.2公里、27个城市防洪闭合保护圈。新建及提质改造农村集中供水工程3131处,实现了全市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全覆盖。与此同时,积极协同推进中心城区排涝工程建设,推进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
近年来,郴州市全力构建优水优用安全格局,积极推进东江引水工程建设,市中心城区供水管网90%以上的覆盖范围喝上了优质的东江湖水。安仁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加快实施,嘉禾县、汝城县、资兴市北乡片城乡供水一体化及规模化供水工程向农村地区扩网入户加快推进。郴资桂城乡供水一体化、莽山水库城乡供水一体化、桂阳县桃源水库供水等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加强涉水产业布局与品质供水工程布局的有机结合,推进饮料、食品加工等优质水产业大工业圈的引水工程、输配水工程建设等工作积极推进。
西河。(资料图)
共治共管提升宜居水环境
近年来,郴州市切实加强河道水库保洁,以深入实施河长制为契机,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工作原则,督促县市区加大河道水库保洁的资金投入和清理打捞力度。积极推广落实民间河长助推机制、县级河长河道“五包”责任机制、电站保洁责任区域划分机制、公司化运作机制、互联网+远程监控机制、保洁资金保障机制、保洁责任考核机制等河道保洁“七大机制”,以及河长巡河“一方案两清单”(巡河工作方案、问题交办清单和问题整改清单)工作模式。
滁水文明河道经过治理后展现河畅水清岸绿新画卷。(资料图 欧阳田方/摄)
近年来,郴州市积极推进美丽河湖建设,结合乡村振兴、黑臭水体治理、“四水治理”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湖”。截至目前,已有东江湖、西河、便江、沤江、永乐江、秧溪河、舂陵水(嘉禾段)、长河水库、龙虎洞水库、沤菜水库等被省水利厅授予“美丽河湖”荣誉称号。
近年来,郴州市全力抓好河湖“清四乱”,共下发河湖乱占、乱堆、乱采、乱建等“四乱”问题整治任务交办单182份,明确县级责任人46人,乡级责任人82人、村级责任人130人。先后开展执法活动272次,出动人员2570人次、车辆1426台次,打击涉河湖违法102次,立案18起,下发整改文书27份,清理非法占用河道54.33千米,拆除违章建筑7718.5平方米,清理垃圾33.4万立方米,整治河道砂场44处,拆解采运沙船199艘。
近年来,郴州市扎实推进污染综合治理,建立健全跨界流域共治机制,有效解决了桂阳县邓家村“飞地”河流、汝城县与广东仁化县边界河流管理等历史遗留问题。通过陶家河综合治理,有效固结了陶家河29.54千米河道的尾砂,将河道两岸的防洪标准提高到了20年一遇,减轻了流域内生态环境污染和洪涝灾害危害。与此同时,苏仙区大浪江、秧溪河以及舂陵水、白水河、永乐江流域等综合整治工程顺利推进。
鲤鱼江电站带动一方发展 (资料图 李灶辉/摄)。
强化管控构筑健康水生态
近年来,郴州市不断加强取水许可监管,完成6309处取水许可工程(设施)核查登记,以及702处退出类、整改类项目整改提升,清理规范了一大批规模以上养殖取水户和水电站的取水许可档案,在全省率先完成了10座重点中型灌区、3245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取水许可。在72家重点取水户设置水量计量监测点113处,建成河道外取水工程在线计量监测站点97处,不断强化重点用水单位和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执行情况的调查评估和日常监管。
近年来,郴州市不断严格水资源红线管控,综合采取经济、法律、行政、技术等措施,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市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均优于省政府下达的红线控制指标。据预测,2020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约为84.6立方米和60.6立方米,分别较2015年降低30%和30.4%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约0.544,较2015年提高了9.2%。
近年来,郴州市切实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改,建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召集人的小水电清理整改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分工及工作要求。全市1240座水电站(保留类5座、退出类68座、整改类1167座),按照“一站一策”要求,全部完成了分类清理和整改。
近年来,郴州市积极推进水土保持,安仁县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宜章县坡耕地综合治理等项目全面完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9.37平方公里。配合发改、林业等部门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90.84平方公里,完成河湖生态功能建设与修复河湖绿带建设1454.5亩,长江经济带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重大项目现场监督检查等各类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郴州市积极开展绿色创建,永兴二级电站、苏仙翠江电站、资兴程江口、资兴鲤鱼江、桂东石壁山等5座水电站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占全省创建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总数的四分之一,居全省首位。先后打造“一乡一样板”省级样板河174条。
文明灌区主要灌溉汝城县文明瑶族乡18个行政村,受益人口1.79万人。图为沙洲瑶族村现代农业旅游创新示范基地。(资料图 欧阳田方/摄)
因势利导发展绿色水产业
近年来,郴州市积极支持发展冷水产业,资兴、宜章等地利用东江湖、莽山等地的冷水资源,发展冷水鱼产业,初步形成了东江湖鱼、莽山冷水鱼等品牌效应。资兴市东江湖大数据中心,采用东江湖冷水为散热冷源,相比电力制冷,至少节能30%以上。
近年来,郴州市积极支持发展热水产业,汝城县的热水和暖水、宜章县的莽山、北湖区的龙女、苏仙区的天堂等温泉名满海内外,产业链正在不断拉长。依托地热资源的大棚蔬菜、花卉、淡水养殖等特色农业逐步兴旺起来。
近年来,郴州市积极支持发展净水产业,利用当地水资源富集、质量优良的优势,青岛啤酒(郴州)有限公司、宜章莽山莽林源生态饮用水厂等研发推出了海藻苏打水、弱碱性矿泉水等优质、高端产品。
东江湖五岭逶迤,千峰万壑,一坝锁东江,万顷绿海,漴漴涓流。(资料图 曹广文/摄)
山水融合繁荣先进水文化
近年来,郴州市不断彰显人文水文化,通过挖掘周敦颐、秦少游等历史名人涉水事迹,端午划龙船、嘉禾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围绕温暖全中国的“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沙洲打造的一湾碧水,较好地提升了郴州的水文化氛围,初步构建起了具有多民族特色和独特魅力的郴州水文化体系。
近年来,郴州市积极打造工程水文化,加大了资兴市东江水库大坝作为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双曲薄壳拱坝,茶安水库大坝作为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施工期间得到水电部工程技术人员和苏联专家阿加林指导的全国第一座在红砂岩基础上建成的空腹重力坝等著名水利工程的宣传力度。
河湖卫士志愿者在捡拾垃圾。(资料图)
近年来,郴州市大力弘扬科学水文化,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宣传月”等宣传活动,加大治水、护水、节水、用水知识宣传力度。积极争取中国水博会、中国水论坛等高级别会议落地郴州。先后组织河湖卫士志愿者开展40余次“爱我河湖”巡河活动,郴州市河湖卫士“保护母亲河(湖)水生态”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省“湖南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近年来,郴州市努力营造景观水文化,北湖区选送的《土坡河的蝶变》视频在全国“守护美丽河湖”微视频公益大赛投票环节排名第一。成功创建临武县黄沙坪、嘉禾县观音山水库、资兴市杨洞水库等3家省级水利风景区,至此,全市拥有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14家,其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5家。积极协助办好以“锦绣潇湘·水映白廊”为主题的湖南乡村文化旅游节。积极巩固提升宜章县坡耕地综合治理等项目,努力创建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样板,成为水生态文化教育与优质旅游资源的名片。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何林华 王世军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