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桂东:凉风爽出好日子

红网时刻通讯员 陈应时 张前宝 郭兰胜 郴州报道

三伏天,热热热。全国多地再次热出新高度,纷纷发出了高温红色预警。与此同时,远在湖南东南边陲的桂东小县,却因23摄氏度的凉爽,400余家民宿里,旅游也很热热热。

入夏以来,行走在桂东,万洋相思大草原、三台山公园、桂东植物园、万亩茶叶观光园里,前来体验“醉氧”之旅的游客纷至沓来;“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纪念地、唐家大屋、红军长征首发地、邓力群故居,瞻仰红色旧址的人络绎不绝;县城农贸市场、民宿、种养殖产业基地内,桂东黄桃、土鸡、黄菌、黄金奈李、甜玉米直接卖到断货。

第一军规广场_副本.jpg

桂东县第一军规广场。

全域旅游,冲出“洼地”

“桂东是一片红土地,也是一片绿土地……”在位于桂东县城入城处的桂东县全域旅游服务中心,讲解员每天不厌其烦地向一拨又一拨前来咨询的客人介绍桂东的旅游资源。

200多平方米的服务大厅里,“全县景区景点一律不收门票费”的一行大字格外引人注意,而全县各景区景点的实景地图、宣传资料等都可以通过电子触控屏显示出来,让游客尽情领略“红”“绿”之美。

的确,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都在桂东留下了战斗足迹,著名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便是在桂东县沙田镇颁布,此外毛泽东迎还红军大队纪念地(唐家大屋)、红六军团誓师西征地、邓力群故居……每一处红色的印记,都饱含一个个“激情燃烧”的故事。

同样,桂东县平均海拔900米,县城海拔830米,森林覆盖率达85%,年平均气温15.4℃,夏季平均气温23.6℃,县域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40000个,最高瞬时值达15万个,一组组数据,足以证明桂东是真正的“养生天堂、避暑胜地、世界氧吧”。

桂东是湖南首批全国全域旅游的示范区,但鲜为人知的是,桂东也是湖南乃至全国最早的“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地与践行地。

近年来,桂东坚持“全景桂东、全域旅游、全民幸福”的发展理念,以绿水青山养眼、负氧离子养生、红色文化养心、淳朴民风养德、绿色食品养身等“五养”为重点,制定出台了《桂东县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暂行办法》,每年安排4000万元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等产业。

实施过程中,桂东坚持全域规划,以县城为中心,以美丽乡村旅游为点,以平汝高速、106国道为线,以沙田、四都国省示范镇、寨前花卉苗木特色镇、大塘古镇和清泉、桥头茶叶特色镇等美丽乡村旅游为面,把县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逐步形成了“处处是景区、村村是景点”的发展格局。桂东先后被列为湖南省第一个“全域旅游发展试点县”、国家第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茶园春晓-邓焱萍_副本.jpg

茶园春晓。(邓焱萍/摄)

产业发展,构筑“高地”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桂东县于2017年脱贫摘帽后,一直致力于巩固脱贫成果。有着厚重红色文化和绿水青山的自然禀赋,桂东县便积极推行“旅游+产业”发展道路,培育生态富民的“绿色银行”,积极打造全国“茶叶之乡、南竹之乡、药材之乡、花卉苗木之乡”。

8月24日清晨,刚刚升起的太阳照耀在桂东县清泉镇、桥头乡崇山峻岭之间,10万亩茶园里云雾缭绕,如梦似幻,茶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一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

茶园里,勤劳的茶农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一边唱起欢快的客家采茶调,一边摘下鲜嫩的茶叶,放入背篓中。57岁的茶农黄招莲介绍,现在虽然不是茶叶生产的高峰期,采摘一天,也能换来100余元的收入。

桥头乡、清泉镇是位于桂东县东北部两个相邻的乡镇,气候温和湿润,土壤深厚肥沃,为茶叶生长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环境。这里百姓自明末种茶,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目前,两个乡镇茶叶种植面积超过了10万亩,茶叶产业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

为引导鼓励生态农业发展,桂东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原生态有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决定》《关于支持县乡村重点扶贫产业、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每年投入资金更是不低于4000万元。

目前,全县已建成中药材、茶叶、楠竹、高山蔬菜、优质稻、油茶、黄桃等产业基地64万亩以上,玲珑茶、黄桃、罗汉果、南竹、中药材等一批生态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打造形成了万亩茶叶观光园、万亩花卉苗木观光园、千亩黄桃观光园等生态景点。

同时,桂东县全力实施“旅游+美丽乡村”工程,在全县各个乡镇建设乡村旅游示范村(点),按照“一村一貌”进行规划、“一村一品”定位产业、“一村一策”制定策略、“一村一技”培训技术、“一村一魂”引领文化、“一村一垒”带动企业、“一村一景”进行打造,并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打通全县所有的“断头路”,布局公交客运系统,解决群众出行和游客旅游“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将全县打造成一个大景区。

民宿_副本.jpg

桂东民宿。

藏富于民,振兴“福地”

基础设施搞好了,产业发展有收入了,桂东县积极发展精品民宿、森林康养等旅游新业态,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桂东县城北部不到7公里的沤江镇金洞村,每年的6月份便开始迎来大批量的避暑游客。

沤江镇金洞村大洞_副本.jpg

沤江镇金洞村大洞。

走进金洞村,在沿途和各家民宿小院里随处都能看到前来避暑休闲的游客。“田心阁”民宿经营者罗鹏正在忙着为客人们准备中餐,他介绍,现在一共有30间房,全部住满了,为了解决60余名游客的吃饭问题,民宿专门请了4个人来帮忙。

今年90岁的钟奶奶是住在田心阁民宿里最年长的客人,腿脚不便的她跟着家人从长沙来到这里,这一住就是一个多月的时间,而且四代同堂都过来了。

金洞村原来是家喻户晓的红豆杉树苗培育基地,赚到钱的村民便开始发展民宿产业,从原来的3、4家发展到现在90余家,可谓每家每户都吃上了“民宿饭”。

随着金洞村“长寿村、康养地”的旅游品牌被越来越多的游客熟知,沤江镇青竹村、坪水村和寨前镇白竹村、水湾村等一大批桂东县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也厚积薄发,在发展“民宿经济”中收益节节攀升。

游客在民宿院子里烧烤_副本.jpg

游客在民宿院子里烧烤。

“全县民宿已覆盖12个乡镇(场),总数达到402家,床位数近万个。通过发展民宿,每户平均净收益3万元左右,最多的超过30万元。”桂东县旅游服务中心主任邓小全介绍,近年来,桂东避暑旅游出现“井喷”之势,每年接待游客都呈几何级数增长,预计今年6至8月将突破100万人次。

如今,旅游产业正逐步成为了桂东县引领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首位产业,一座宜居、宜业、宜游、宜寿的国内知名的养生避暑、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呼之欲出。

“凉资源”变为“热产业”,桂东县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陈应时 张前宝 郭兰胜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2020/08/27/825664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