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尹振亮 郴州报道
地处湘粤交界的宜章县天塘镇竹梓塘村,毗邻广东省连州市。5年前,这里曾是个让组织头痛,百姓心疼的省级贫困村;5年后,这里成了全县的红旗党支部,全省的卫生先进村,全国的金融扶贫样板点。该村何以会“春风一夜花千树”?走进竹梓塘,李云秀队长会这样告诉你。
“不怕摊子烂,就怕没有好班子”
2015年10月,李云秀队长带着3名工作队员从上百公里外的嘉禾县来到竹梓塘村时,好心村民悄悄告诉他:“这是个‘烂摊子’,怕是难收拾。”出身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的李云秀笑着回答:“不怕摊子烂,就怕没有好班子”!
工作队进村后,他第一件事就是走访全村的党员、干部、致富能人,了解实情,查找“烂根”缘由,及时对班子进行“换摊换药”。一手抓学习培训,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观念、大局意识、个人素养,确保每项工作决策都做到既合情合理,又合法合规。另一方面,则注重“扶上马,送一程”,对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中的“新手”,他们均采取“一帮一”的办法,教他们如何开展支部组织活动?如何提高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有效性?如何抓实后进村建设等方式方法,让村干部都能尽快转变思维,真心投入到工作中。2017年5月,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陈胜川在组织工作和带班方面缺乏经验,李队长便手把手地教他怎么做,使陈书记很快进入了角色,独当一面。村治保主任肖和云,是位复退军人,年富力强,但在做群众思想工作方面缺少“拿法”,容易出现反复,李云秀队长便找他单独“开小灶”,教他如何开展群众思想工作;村妇联主席刘维,是位“外来媳妇”,有文化,年纪轻,工作队便把作为后备力量加强培养等,让村里有了一支永远带不走的“战斗队”。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把“头子”调整完后,李队长还想方设法,筹资20余万元,重新修缮改造升级了村级组织办公大楼,使村级组织有了自己的活动场地,党员有了自己的“窝”。把重心放在抓好全村党员素质的整体提升上,始终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及“党员活动日”活动,对无职党员实行定岗设职和积分管理等,使全村党员的战斗力明显增强。2019年,村里新发展共产党员2名,结束村里十几年没发展党员的历史。到2019年,竹梓塘村由原来的“后进党支部”成为全县的红旗党支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了湘粤边界上空。
“不怕汉子穷,就怕没有‘金点子’”
思路决定出路。在调查走访全村的贫困对象后,李云秀队长发现,这里的群众不管是汉子还是妇女,个个都是手勤脚忙。关键是没有好的“点子”。为此,他对全村党员干部掷地有声地说:“乡亲们,我们不怕汉子穷,就怕没有脱贫致富的‘金点子’!”
经过广泛地市场调研和资源论证,李队长在全村推行“土地流转”务工型,“村中能人”带动型,“借鸡生蛋”保障型和“抱团取暖”互助型等四种产业扶贫模式,先后帮助村民成立村蓝莓种植合作社、:竹源种养专业合作社等4个合作社,探索实行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创办东风祥和新型环保砖厂等6大产业,让贫困户在家门口能就业、增收。已脱贫户肖和军说:“我现在新型环保砖厂打工,每月工资4200元,一年收入5万元;贷款入股,每年分红又有5000块钱,我家的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工作队走访贫困户家。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肖问兵和肖均信都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在工作队鼓励下,他们5位贫困户合伙组建竹源种养殖合作社,发展香猪、福鹅养殖,脐橙、油茶种植等产业,在驻村工作队保姆式服务指导下,不仅变成了产业主,率先脱了贫,而且还聘请村里76位贫困户来就业增收,使他们先后脱贫。在2019年5月召开的全国金融扶贫会上,他们的经验得到推介,成了各地脱贫攻坚的学习榜样与“范本”。
“不怕身子差,就怕没有正影子”
工作队来到竹梓塘村与贫困户亲切交流。
来到竹梓塘村,李云秀不顾自身患有高血压、痛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痛,用铁腕治软、治脏、治穷等措施,赢得了“三治”队长的雅号。而在驻村期间,他坚守在扶贫一线,牺牲了无数的节假日和礼拜天,用真心真情为党的扶贫事业奔跑在路上。2017年底,他年逾九旬的老父亲多次重病住院,可当时正值脱贫攻坚工作迎检关键时期,他没请一天假去守护老父亲;2018年底,老父亲去世,又因村里工作特忙,成了人生的终身遗憾。今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大年初二,他就带领队员们赶到扶贫点,与当地干部职工一道昼夜奋战抗疫一线,且一干就是一个多月,受到省、市委组织部的通报表扬。事后,有人问他:“你都快60岁的人了,还这么霸蛮去做事,何必呢?”而他却说:“干工作,不怕身子差,就怕没有正影子,等你走了,戳你脊梁骨。”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尹振亮
编辑:欧群军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