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街巷中国”社会调研类实践活动走进苏仙岭街道

微信图片_20200205091039.jpg

2020年寒假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共有991位学子深入全国262个地市、983个街道办事处,在“街巷中国”城市调查项目的指引下,倾听屋檐巷角的平凡故事,描摹美丽中国的壮阔图景。

“街巷中国”城市调查项目启动于2016年,每年组织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围绕当前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治理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以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的社会调研。今年“街巷中国”项目还紧密结合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启动了“基层治理面面观”与“公益人大青年行”两项专题活动,聚焦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命题,鼓励同学们为社区基层服务。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重点项目之一、人大人的必修一课,“街巷中国”项目不仅是一个抽样设计合理的数据采集过程,更提供了一个让同学们更好树立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的良好机会。

“您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正在进行“街巷中国”社会调研,想采访一些户籍在郴州,居住在苏仙岭街道的人,请问您能接受我的采访吗?”

2020年1月19日至1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2018级郴州籍学生来到了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岭街道开展“街巷中国”社会调研类实践活动,访问员首先来到苏仙岭街道办事处进行问卷访谈,访谈包括街道基本情况、经济社会状况、基层服务现状、街道治理现状等内容。而后走街串社区找到户籍在苏仙岭街道所辖社区的6名居民,其中3名本市就业,另3名外出务工返城的人员入户进行了问卷访谈,访谈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医疗保障、养老保障、教育与就业、住房、基层服务等内容。

同时,访问员还进行了“基层治理面面观”专题行动,该项目旨在引导学生在调研过程中探寻并体会街道的治理模式,了解街道的治理方法和治理成效,并结合所见所感进行深入访谈,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精细化的“街道样本”。而本次在苏仙岭街道进行的调研则将目光聚焦于街道的“网格化管理”,重点探索了网格化管理在苏仙岭街道的特色发展模式。

大学生通过“街巷中国”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收获宝贵的社会调研经验,掌握调研方法,提高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能力,还能了解街道基层治理之道及街道居民的生活现状与愿望,从而增强他们服务基层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样的实践机会十分难得,具有重要意义。

李乐涵/文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李乐涵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2020/02/05/669023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