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题记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博士毕业后来到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工作已经有整整十七个年头。从北到南,不仅是地理环境上的不同,生活饮食习惯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早就耳闻目睹湖南人餐桌上的“无辣不欢”,我却闻辣就“慌”、见椒就“焦”。直到六年前我入乡随俗尝吃了辣椒,从此便觉椒香满口,爱不离口。
是谁让我的“肠胃”真正接受并青睐辣椒的呢?是一位名叫“李大娘”的人。李大娘是我的一名患者,60多岁,来自桂阳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回忆起与她相处的点点滴滴,清晰如昨。
那是六年前一个秋风瑟瑟的傍晚,我正准备下班回家时,一个中年农村妇女领着李大娘来到我的诊室就诊。瘦小的李大娘弓着身子,一手捂着腹部,一手紧抓随身携带的布袋子,手指嶙峋突兀,手上的皮肤干涩多褶而色泽暗沉。虽然穿着干净整洁,但病痛的折磨加上长久的劳累,难掩满脸的沧桑憔悴。
我详细询问大娘的病症,她的话不多,嗫嚅半晌还吐不出一个字来。一旁的中年妇女向我滔滔诉说:“我妈肚子已经痛了大半年了,有时像是痔疮一样出血,隔几天又像是痢疾一样拉肚子,每次都是到乡镇的小医院挂几瓶吊水缓解疼痛,这回实在是痛得抵不起了……”
我听后脸色不禁凝重起来,我让大娘躺下,给她做了直肠指诊,手指摸到了菜花样的肿块,退下的指套上带着血。以我多年从医的经验,大娘的症状不是痔疮,而是直肠恶性肿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直肠癌。我在一旁悄声告诉李大娘的家属,患者是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很大。患者家属请求我对大娘隐瞒病情,于是我回头跟大娘说:“大娘,你现在的病情诊断还不是很明确,需要住院再做些检查。”大娘听后的第一反应是:“检查,那不是要花很多钱哟。”我对大娘说:“现在医保政策好,花不了多少钱。”经我与家属反复做工作,大娘终于同意住院做检查。住院后的检查结果确诊了我的最初判断,李大娘患的是直肠癌。肠癌的预后与肿瘤的病变分期紧密相关,如果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老人提前一年就诊,至少延长10年生存时间的概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我没有直接把结果告诉老人,也没有责怪她为何不早一点来大医院检查,只是告诉家属实情,必须尽快手术才能延长大娘的寿命。李大娘一听说要手术,知道费用不少,执意不肯治疗,要出院回家。大部分山村的老人,把钱看得比生命还重。总以为忍一忍,挨一挨,拖一拖,病就会过去的。殊不知,往往就是这“忍一忍”,“挨一挨”,“拖一拖”,最后则拖出了大病、重病。
治病还得先治“心”。
我理解大娘的“舍我”心情,她是怕给晚辈带来经济负担和精神拖累。大娘一辈子勤劳操持,省吃俭用,只想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留下更多的财富……。为了打开大娘的心结,我亲切地和大娘拉起了家常,得知大娘的儿子在外地打工,陪她来看病的是儿媳妇,两个孙儿正在上中学,家里的经济条件着实困难。“唉!不治了,不治了……”大娘一声叹息。我对大娘说:“大娘,您的命好着呢,我原先还以为陪您来看病的是女儿,没想到是儿媳,您的子女多孝顺啊!钱花掉了您儿子还可以赚回来,您的病不治好,晚辈会自责、会遗憾,他们哪里有心思工作呢?您好了,他们才能好啊!”此时,大娘的儿媳妇也在一边央求大娘:“妈,您就听张医生的话吧!”
几句简单贴心的劝慰,驱散了大娘脸上笼罩已久的阴霾和内心的焦虑。大娘坦然同意了手术。
李大娘的肿瘤位置偏低,有可能保不住肛门,这样需要患者终身造瘘。术前谈话时,大娘的家属坚持要求保肛:“她这一辈子最爱干净,让她带着造瘘袋生活,她宁愿不做手术。张医生,您一定要保住她的肛门呀!”
医院是汇聚人生百态的地方,又是最能突显世间冷暖的地方。病人和家属对我们医生的信任、理解、支持,是我们前行的巨大动力。
大娘的手术非常得顺利,完整切除肿块后,成功保住了肛门。术后恢复期,大娘只能吃一些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之类,这与我这个北方汉子的早餐习惯刚好一样。
有天早上我查房时,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幕:大娘的儿媳妇从衣兜里掏出一叠一元一元的零钱清点,然后交给前来探望大娘的亲人,托她照顾大娘一天,自己再回家去筹钱。顿时,我明白了:前期的手术费用已使这个家庭陷入困境。我鼻子一阵酸涩,连忙去办公室把妻子带给我的早餐端到大娘病房,示意她先吃下。没想到这个微不足道的举动,令大娘感动得热泪盈眶。
人在黑暗中,对于眼前出现的一点点光都会觉得特别亮。
孟子曰:“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意思是人和人在生活中相遇相处,就是同伴,要彼此互助扶持。医患之间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应该互相照应。
术后大娘恢复顺利,一家人来接她出院回家。我叮嘱她要注意休息和调养,一定要按照出院医嘱上的时间定期复查。我还开玩笑地对她说:“您的身体一旦有‘风吹草动’,就立马来找我复查复诊,我会一直跟踪您的病情。”李大娘握着我的手再三感谢,说她一定会来报达我的救命之恩。
出院后,大娘按照我的要求,定期来复查。一次来复查时,大娘背着半纤维袋青椒缓缓来到我办公室送给我。询问过病情后,我跟大娘拉起了家常。大娘说她出院后,一直闲不住,时常在她的一亩三分菜地忙乎着,什么季节栽什么秧,什么季节结什么果,她深谙熟知。她开心地对我说:“农村人种菜就像城里人健身,健身是花钱买累,种菜是赚钱养嘴。”她还夸她种的辣椒比城里卖的大棚辣椒好吃。大娘气色好了,话也多了:“大棚辣椒索然寡味,红的吃胡萝卜一样,青的吃黄瓜一样,哪有我的辣椒香?”“张医生,你回家尝尝我种的辣椒,样子不好看,味道香着呢!”我留大娘吃饭了再回,她说迟了怕没车,执意要走,我没再留她。
晚餐桌上,妻子用大娘送的青椒炒了青椒炒肉丝盛到我的面前,示意我尝尝。妻子说,大娘为了这几斤新鲜青椒,鸡叫起床,踏露采摘,天亮赶山路,到墟上搭三轮摩托,又到镇上挤公交,这一路辗转多不易,莫要辜负了老人家的一片心意。我夹了一片,清香可口,全无想象中的辛烈刺激味儿。那一餐,我胃口大开吃了三碗饭,妻子乐呵呵地笑了。
从此以后的四年多,每到辣椒成熟的季节,李大娘在复查时都会带上一袋她亲手种的辣椒如期而至。她一来,我家的餐桌上就会多一道郴州本地的家乡菜——“椒香肉丝”。
又到了辣椒飘香的季节,我却再也没有等到李大娘来复查的身影。她的儿媳在电话里告诉我:大娘前段时间走了,走时很安详。她说她当时来医院的时候,虽然我们没告诉她是什么病,但她从医生和我们的表情中知道自己可能是得了癌症。这五年多的命,是张医生给她赚来的,她很知足了!弥留之际,她嘱咐孙儿将来也一定要考医学院,读博士,也像张医生一样,做个仁心妙手的医者!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五年里的数次短暂相处,大娘的质朴、善良、真诚一直感动并温暖着我。在这静谧的夜晚,弯月如钩,总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椒香”弥漫在我的胸口,夺去我的思绪、我的睡眠。我常想,如果大娘能多有些防癌意识,能明白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她的生存时间肯定会延长。医学科普多么重要啊!
为了增强群众的防癌抗癌意识,中国抗癌协会倡导: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4月15日~21日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2019年的宣传主题是“科学抗癌.预防先行”。我相信,随着群众防癌意识的普遍增强,医疗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医疗制度的逐步完善,像李大娘这样深居简出的患者,也能享受到更多、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也不至于过早离开她深爱的亲人,离开她这不舍的世界。
(作者:张建文系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
来源:红网
作者:张建文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