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师傅曹高清正在给顾客裁剪裤子。
红网时刻实习记者 胡用梅
正是一年数九寒天时,又下着蒙蒙细雨,郴州的冬天呵气成霜,在北湖市场街道的一处角落里,一台很有年代感的广州产的华南牌缝纫机,孤独地立在北湖市场长长街道的中段上,缝纫机的侧面放着一些缝纫专用线圈。缝纫机后,一位裁缝师傅站在一个高台前,正一边和顾客聊天,一边把用尺竿量好的尺寸,先用划粉标记好,然后沿着标记,拿起剪刀,不偏不倚地裁去裤脚多余尺寸,接着再拿给缝纫师傅用缝纫机,一缕一缕熟练又快速地把裤边缝起来。他们分工合作,一条裤边两三分钟就搞定了。客人掏出五元钱递到他们手中。
缝纫机的主人是一对夫妇,丈夫曹高清,郴州永兴人,2000年,国营单位郴州市面粉厂改制,他成了下岗工人。那时儿子女儿还小,生活压力大,迫于生计,又没有一技之长,好在妻子有缝纫技术,商量之后,夫妻二人来到北湖市场,做起了裁缝的活……
二十年多前,裁缝行业还炙手可热,掌握了这门手艺,就意味着衣食无忧。而缝纫机更是老一辈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之一。现如今,缝纫机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曹高清夫妇在北湖市场坚持这一老行当已经整整18年了,历经了裁缝行当的由盛转衰。
曹高清的妻子正熟练地缝裤边。
“一套衣服,要先按照顾客需求,选好款式,再裁剪,然后再缝制。”曹高清回忆,20年前,那时很多人都要做衣服,先买好布料,再找裁缝铺量身定做,生意也很好,经常是客人排着队等着做。
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电子制衣厂的兴起,找裁缝做衣服也渐渐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记忆了。曹师傅直言:“现在的人基本都是直接在商场买,或者网络上买衣服了,因为订制衣服款式大多不是很好看,很少有人会再选择订制,除非有一些特别需要订制的群体。”
曹高清和顾客聊天。
“北湖市场服装生意越好,改裤腰、改裤边、换拉链的活就越多。”曹高清说,以前在北湖市场摆摊做服装修理生意还不错,顾客对他们的手艺也很满意。靠着这个不到三平米的缝纫摊,曹高清夫妇供女儿读完了大学,现在在深圳一外企做外贸,儿子也成家了。“我很感激政府给我们修建了北湖市场,让我在下岗后,有了生活来源,也养活了我的家人。”曹高清说,刚开始摆摊时,北湖市场管理处每个月收我们400元管理费,六年前,政府知道后,把管理费也取消了。在城管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文明摆摊,让我们这种小本生意户主的日子也好过起来。
“应该是受网购的影响,这里的人流量少了很多。”曹高清说,相比过去,这几年北湖市场的生意没以前好,不过随着物价上涨,现在缝补的价格比以前高了一点,从最开始两块,三块,涨到现在五块左右,收入每天大概两百左右,也差不多和以前持平。”
一位来修理衣服的市民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很少找裁缝订制衣服了,但是一般的修修补补还真少不了裁缝,小小的针线活,我们在自己家里做起来很麻烦,而且也没有他做得好,所以一般有衣服坏了,都会直接拿过来找他。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编辑:欧群军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