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高清夫妇的工作台。
红网时刻实习记者 胡用梅
像曹高清夫妇一样,以缝纫摆摊为生的在北湖市场有13户,他们零星分布在北湖市场各个不同街道的角落,同样是一台老旧缝纫机,一个裁缝高台就是生意的全部家当。他们风吹日晒,下雨就支起一个大雨伞,早出晚归,日日艰辛地经营着这一老行当,维持着家庭的所有开销。
曹高清和北湖市场的街道。
看着对面的一家纺街门口,挂着一个白色底,红色字体的牌子写着:市场搬迁,全场大清仓。“搬迁是一个趋势,北湖市场运行这么多年了,空气也不好,线路老化,拥挤不堪,现在政府要搬迁,我们一如既往地支持,配合他们的工作。”曹高清在谈及市场搬迁后的打算,还是忧心忡忡:“现在年纪大了,其他的事情也做不了,也想过做服装,但是成本太高、风险太大。”
和曹高清夫妇一样,其他缝纫摊也有很多担忧和纠结,“华泰城开业时间短,人流量少,生意不好怎么办?”同时也希望能得到华泰城和有关部门关注,有一个好的安置。“希望能提供一个固定区域给摆摊户,租金上希望能有些优惠政策。”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华泰城市场招商部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会妥善安置好这一群体,同时希望摊户能亲自过去进一步对接,面对面沟通,把自己需求提出来,华泰城定会根据他们需求统一安排一个合适的区域,让大家集中经营,统一管理。在租金方面,将按照政府和华泰城提供的优惠政策,最大程度减轻搬迁负担,帮助摊户的后期经营。
“北湖市场有三大特色,改边、配钥匙,补鞋子。目前总共加起来有20来户,他们都希望我能牵头,带动他们一起到华泰城继续摆摊做生意,毕竟华泰城是政府支持的工程,长远来看,以后那边生意肯定会好起来,只要大家一起都能搬过去。”得到华泰城的答复,曹高清笑着说,自己会去华泰城与他们对接商量下一步怎么走。“缝纫是一种文化,现在很少有年轻人会缝纫了,我都希望我老婆去开个班,把缝纫的技术传下去……”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编辑:欧群军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