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技“智”援 | 贺顺达:以创新破局 让中国焊接材料走向世界

编者按:在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当下,郴州市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路径,企业科技副总应运而生。他们作为企业从事科技创新、科技管理工作的领航人,带来了前沿技术与创新理念。为展现这一群体的突出贡献,红网时刻新闻联合郴州市科技局推出《科技“智”援——郴州企业科技副总风采录》系列报道,聚焦郴州各县市区企业科技副总及其所在企业,讲述他们以智慧赋能产业发展的精彩故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通讯员 丰锦 郴州报道

在郴州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一批兼具科研功底与管理才能的“科技副总”正成为企业创新突围的关键力量。湖南湘工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贺顺达,便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这位年轻的“青年英才”,以扎实的专业学识与敏锐的市场洞察,带领企业驶入科技创新驱动的快车道。

贺顺达拥有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硕士学位,是湘潭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在读博士。从2018年作为高端人才加入企业起,便以“做‘高、精、尖’制造业”为信念,带领团队突破焊接材料技术瓶颈,推动企业年营收从3000万跃升至1亿以上,更让产品远销“一带一路”30多个国家,成为郴州青年科技人才助力产业升级的鲜活样本。

图片1.png

从海外学子到产业尖兵,扎根一线的创新初心

贺顺达的职业选择,始于对中国制造业现状的深刻洞察。2018年,刚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硕士毕业的他,放弃海外发展机会,作为高端人才加入湖南湘工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入职之初,他没有急于进入管理层,而是一头扎进生产一线,从焊条配料、压制到烘焙,每一道工序都亲自动手操作,直到摸清生产全流程的技术细节。

“我国焊接材料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但出口价格却远低于进口价格,这种‘量高价低’的不平衡,根源在于技术含量不足。”通过大量市场调研,贺顺达坚定了“以技术创新破局”的方向。为弥补材料领域的知识短板,2024年他考入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持续精进。

多年深耕换来了累累硕果:他带领团队拿下5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成功研发高性能镍基焊条、纤维素焊条等产品;个人先后获评郴州市“林邑青年人才”、湖南省“五四”侨界优秀青年、湖湘“青年英才”,还当选郴州市政协常委及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把论文写在生产线上”的执着。

图片2.png

破技术瓶颈,让焊接材料实现“国际先进”跨越

湖南湘工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主营特种焊接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贺顺达加入前,企业不仅年营收仅3000多万元,还面临产品关键性能不足、市场竞争力弱的困境,尤其是不锈钢焊接材料,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制造业的核心是技术,技术不过关,企业就没有未来。”任职科技副总后,贺顺达将技术研发作为首要任务,亲自牵头攻关。2019年,他主导“不锈钢焊条关键性能及提升”课题,带领团队反复调整配方、优化工艺,经过上百次实验,终于让产品质量和性能实现质的飞跃。该成果经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鉴定,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

此后,他又主导“E312-16不锈钢焊材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进一步巩固企业技术优势;参与两项团体标准制定,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在《焊接技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分享技术成果。截至目前,企业已累计获得9项发明专利,其中5项由他带头研发。技术突破直接带动市场增长,企业年营收突破1亿元,实现了从“小作坊”到“行业骨干”的蜕变。

除了研发,贺顺达还主动扛起“拓市场”的重任。凭借海外留学经历,他从零组建外贸事业部,将目光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今产品已覆盖30多个海外市场,外贸业务成为企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产学研协同,聚智攻坚补短板

“单个企业的研发能力有限,只有联合高校力量,才能攻克更复杂的技术难题。”贺顺达深谙产学研合作的价值,任职以来积极推动企业与湘潭大学、湖南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围绕“碱性焊条关键性能提升及产业示范”“难焊接异种材料细丝的对焊技术研究”等课题展开联合攻关。

他们探索出“企业提需求、高校出方案、校企共验证”的合作模式:企业根据生产和市场需求提出技术痛点,高校团队提供理论支撑和可行性试验方案,企业负责样品制备与中试,双方共同分析数据、攻克难点。这种“需求导向”的合作模式,让科研成果更易落地。

例如,通过与高校合作研发的XGE312-16焊条,不仅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还成功应用于船舶、能源等高端领域;合作过程中,企业还定向培养了多名硕士、博士人才,为技术团队注入新鲜血液。面对合作中数据共享不及时、协同效率低的问题,贺顺达建立远程会议机制,组织校企团队定期沟通进度、分享数据,有效保障了项目推进效率。

图片3.png

育人才强团队,激活创新“一池春水”

“技术会过时,但人才永远是创新的核心。”在推动技术突破的同时,贺顺达始终重视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他建立了一套“实战+激励”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技术人员参与技能考试,公司全额报销考试费用与差旅费,仅去年就有5人通过焊工中级技能考试,获得四级焊工证书;定期组织技术部与销售部交流,让销售人员反馈客户需求,技术人员据此明确研发方向,实现“市场反推创新”。

在团队管理上,他推行“项目制+里程碑考核”模式,将大课题拆解为多个可快速验证的子任务,降低研发风险;设置季度创新奖,允许试错,充分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近两年,团队专利申请量增长50%,形成了“人人敢创新、人人能创新”的良好氛围。

向“高精尖”进军,锚定航空航天新目标

谈及未来,贺顺达表示,企业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重点推进航空、航天等高合金、高性能焊接材料的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高端焊接材料国产化替代。

“下一步,我们还要持续深化与高校、下游装备制造企业的合作,围绕客户痛点做定向研发,让技术更贴近市场需求。”贺顺达说,他希望能带领企业在“十四五”期间成为国内特种焊接材料领域的标杆,让中国焊接材料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多“话语权”。

从海外学子到产业创新带头人,从技术攻坚到市场开拓,贺顺达用6年时间,在焊接材料这个“小众但关键”的领域,书写了青年科技人才的担当。他的故事,不仅是湖南湘工环保科技的成长史,更是郴州企业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丰锦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55/95/1540386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序厅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